一百八十六章 商亡於酒(第1/2 頁)
傍晚。
結束了一天考古工作後的社科院考古所,與廣州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們,齊聚在廣州的夜市大排檔上。
一天辛苦的考古清理工作結束後,如果能來幾瓶小麥果汁,無疑是非常解乏的事情。
“嗬哈。”
滿滿的往嘴裡灌了一大杯酒,莊雲鵬舒服的打了個酒嗝。
“還得是小麥果汁過癮啊。”
坐在他旁邊的陳翰,夾起一顆蝦仁送入嘴中,笑著搖了搖頭。
“莊師兄,你可得收著點,別喝多了明天起不來。”
“喝酒誤事啊。”
“不會,我可是千杯不醉的,堪比古之李白!”莊雲鵬得意的揚了揚眉,又為自己滿上了一杯,咕嚕咕嚕的往嘴裡灌。
雖然喝的是啤酒,卻硬生生給他喝出了白酒的氣勢。
正在小口抿著酒的傅所長,笑吟吟的說道:“小莊好酒量,應該是北方人吧?”
“對,我東北的!”
“怪不得拿啤酒當水喝。”傅所長淡笑著。
見莊雲鵬一杯剛下肚,又滿上了一杯,孔建文皺了皺眉:“小莊,你師弟說的沒錯,喝酒誤事,少喝點。”
“可別忘記了,大邑商就是亡於酒!”
幹考古的嘛,開口閉口總是離不開歷史。
聽到老師這話,莊雲鵬也不敢再喝這麼猛了,訕訕一笑,改為小口慢酌。
商亡於酒,可不是一個笑談。
商代人喜歡喝酒,從商王至一般平民階層,整個社會都瀰漫著嗜酒之風。
據考古學證明。
在近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製品中,已有了專有的酒器。
說明在原始社會,華夏釀酒已很盛行。
而商人,更是將釀酒推向了高峰。
所有出土的商代遺址中,青銅器裡青銅酒器佔相當大的比重。
而且商人的青銅酒器,樣式非常豐富,五花八門。
十個青銅器裡,有六個都是用來飲酒的。
剩下四個裡,也有兩個可以輔助飲酒。
而且商人很會釀酒。
當時不但有用糧食釀造的米酒,還有藥酒、果酒,甚至用麥子釀造的類似現代啤酒一樣的酒品也有。980年,河南商代後期出土的一座古墓裡,發現了一個密封的罐子。
分析表明,罐子中殘留的液體為葡萄酒。
華夏人釀造葡萄酒的歷史,可比歐洲人還要早。
另外,在商中期的一個釀酒作坊遺址中,更是發現了棗、李子、桃等果物。
這也說明,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商人已經會熟練的使用各種水果來釀造果酒了。
從早商開始,商人的禮器就已經是重酒器而輕炊食器了。
以斛和爵為核心的酒器組合方式,幾乎貫穿了整個商代。
這種重酒器的禮制,一直延續到晚商時期。
在殷墟婦好墓中,共出土了210件青銅容器,其中酒器的數量就約佔74。
事實上商人嗜酒是一種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是一種社會風氣。
不只是貴族愛喝酒,平民也愛。
《尚書·酒誥》裡,便是這麼形容的:“惟慌靦於酒,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喪於殷。”
可見,在周人的眼裡,商之所以會滅亡,就是亡於酒。
因為從上到下都嗜酒,自然會導致國家、社會的彌亂,政務無法正常處理,最終釀成了亡國之禍。
這並非是周人為了抹黑商人,而強加的罪名。
因為周人在革鼎之後,就用《周禮》嚴格的約束了貴族和百姓喝酒的權利。
周公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