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五章 弩機與鉛彈丸(第1/2 頁)
主墓室內。
孔建文和林雅等人,埋頭在主棺槨周圍,認真細緻的清理著外槨內的隨葬品。
“戈、戟、弩機、鏃也就算了,為什麼還會有鉛彈丸啊。”
“難不成公元前的南越國,已經會打造和使用火銃了??”
林雅拿著一顆不夠圓的鉛丸,滿臉的問號。
不能怪她懵。
換做是誰,在這放滿了各種武器的外槨裡,冷不丁的發現了一顆偏圓形的鉛丸時,都會懵逼。
這可是公元前的西漢時期的墓葬啊。
為什麼會有鉛丸啊?!
而且和武器放在一起,明顯也是用來當做武器的啊??
“大驚小怪!”孔建文面無表情的瞥了林雅一眼,努了努嘴,示意她看向外槨內的弩機。
“這些鉛丸和弩機同出,顯然是供弩機使用的。”
“別小瞧了古人。”
“在沒有火器之前,古人也常用弩機來發射鉛彈的。”
“不然彈弓這玩意是怎麼出現的?”
“最早的時候,弩機還會用來發射一些石頭。”
“後來冶金水平進步後,秦漢時期的人發現鉛更適合用來投射,殺傷力更足,這就有了人為澆築出來的鉛丸。”
“後來的大型投石機,也是這個原理,投擲的不只是石頭,也有大型的圓形鉛彈。”
“明清時期的火炮,就是發射的實心鉛球!”
弩機,是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發展而成的一種遠端射殺傷性武器。
小型的弩機,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廣泛裝備了。
在使用的時候,通常都是一隻手抬起架住弩機,穩定彈道。
一隻手扳動弩機,發射利箭。
戰國時期的弩機,在精密程度上,和殺傷力,就已經不輸於近現代西方的來復槍了。
事實上,西方人能發明步槍,也是得力於從華夏傳到西方的弩機,給了西方人靈感。
戰國時的弩機,在結構和外形上,其實就和手槍差不多了。
甚至拿在手上,和使用起來,兩者其實都差不多。
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很大程度也是因為當年秦國的弩機,殺傷力和精密度,冠絕東方六國。
比起很費臂力的弓,弩機用起來不但更加方便,而且更加靈活。
只要將弓箭上好,就可以單手發射,很省體力!
且弩機的力量是恆定的,士兵們只要經過專業的訓練,形成肌肉記憶後,就可以重複不斷的射出威力一樣的弩箭。
這可比靠人雙臂來射的弓箭穩定多了。
一個八尺大漢,連續射上那麼十幾支箭,就會感到雙臂發酸,弓箭的殺傷力和力度會越來越低。
弩機卻不會。
只要有足夠的弓箭,一個士兵輕輕鬆鬆能發出上百發殺傷力穩定的箭矢!
當然,這樣的代價便是箭矢的消耗數量也是成倍的增加。
所以哪怕弩機很好用,但是秦軍也不會淘汰弓箭,通常都是將弓與弩搭配使用。
這就像是現代機槍剛登場的時候。
哪都好,就是子彈消耗的太快了,對後勤壓力非常大,導致機器雖好,卻沒辦法大量裝備,甚至不被一線部隊喜愛。
太費子彈!
弩機同理,哪裡都好,就是太費箭矢了!
從棺槨內,一共發現了13枚鉛彈丸,全部都大小相若,直徑在29厘米到3厘米之間,圓球型。
估計這些鉛彈丸,便是當時南越國給弩機手配備的副武器。
如果在戰場上箭鏃用完了,那就用這種鉛彈!
別小看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