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章 南越國文化基地(第1/2 頁)
西耳室內。
三個離地大約60厘米的懸浮木板上,趴著三位廣州考古所的工作人員,正伸手扒拉著下面滿滿當當的陪葬品。
廣州考古所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西耳室的陪葬品,真的太多了。
光是門道處,一組九個小銅鼎,和一組銅勺、銅提筒、盛有藥丸的陶瓿、連環銅鈴形狀的不知名器物,就夠他們清理的了。
而這些東西,還只是門道處最上層的一些器物而已。
在西耳室內的東南隅,還有一堆陶器碎片,中部有大量的漆器殘片,可辨認的有漆盒、漆盤,不能辨認的就更多了。
中部靠南側,則有銅鏡、箭桿。
最重要的是,中部最上方,似乎還有幾個印,材質比較特別,有玉的,也有瑪瑙的。
而西部則全都是絲織品,可惜的是這些絲織品都已經碳化了,底下倒是有木板的痕跡,似乎是原本用來存放這些絲織品的木盒或者木架子。
而且,這還只是西耳室隨葬品的一小部分而已。
因為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最上層隨葬品。
在這些器物下面,還堆著中層、下層的其他隨葬品。
這間西耳室的大小已經測量出來了,內長大約41米,寬175米,高182米,範圍其實並不大,也就是現代一間臥室的大小。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1米長,1米寬,只有144米高的過道。
也是過道堵的最嚴重,各種銅器、陶器都塞在了過道上,堆積厚度六十多厘米。
保守估計,整個西耳室加上過道,隨葬品至少有五六百件!
這還是往少了說!
只不過,因為墓室內的環境潮溼,而且地面是弱酸性的土壤,所以銅器的腐蝕也較為嚴重,有的都已經全部氧化了。
漆木器和絲織品就更別說了。
只有少數器物的儲存情況尚好。
不過少數儲存完好的器物中,也不乏珍品!
比如一個直徑11厘米的漆繪人物畫像鏡,就難能可貴的儲存下了完整的漆畫,畫像栩栩如生。
充滿西漢風格的繪畫藝術,是目前漢代考古發掘中罕見的文物!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嵌綠松石的託鏡,一個錯金銘文虎節,也都是非常罕見的漢代文物。
特別是虎節。
節,是古代用於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信物!
之前,在湖南、湖北、ah等楚文化區域,是出土過一些管形節、龍節的。
值得一提的是,虎節和虎符不同。
雖然在用處上差不多,都是使者所持的憑證,可以調動軍隊,或者調動屬於國家的一些部門。
但是,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然後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
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自秦到漢,虎符都是大軍調動必須要驗證的物品。
而節不同。
節是不會分成兩半的,通常都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然後上面也會刻上銘文。
節的誕生,應該是比虎符更早的,或者說虎符是從虎節上衍生出來的產物。
本來“節”的發源地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
後來在秦楚交流學習下,被秦國學過去,然後才誕生了秦國的虎符。
這件在西耳室內發現的虎節,是用青銅鑄成扁平板的老虎的形狀。
虎成蹲踞之勢,虎口大張,尾部彎曲成“8”字形。
虎身上的斑紋鑄有彎葉形淺凹槽,內貼金箔片,雙面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