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九章 廣州考古所: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2 頁)
東耳室內,社科院考古所的一行人們,正忙著清理室內的樂器和盛酒器,還有一些因早年頂蓋石塌落壓碎的器物殘片。
另一半邊的西耳室內,廣州考古所的研究員們,也沒有閒著。
比起東耳室,西耳室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好。
西耳室內,層層疊疊地堆滿了銅器、陶器和漆、木器等隨葬物,幾無立足之地。
也是因為這個,廣州考古所才強烈要求他們主導發掘清理西耳室的工作。
看到這個情形時,廣州考古所的所長傅譜,是非常激動的。
堆滿陪葬品好啊,這說明文物多啊!
廣州以前可從來沒有出土過,文物如此豐富的大墓啊!
只是,當喜悅感散去後,他們很快就開始頭疼了起來。
“幾無立足之地”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寫實的說法。
西耳室和東耳室一樣,也是掏空岩層而建成的。
所以想要從上面往下清理發掘的話,需要打通一層岩石層,挺麻煩的。
只能從前室聯通西耳室的過道進入,最為簡單。
可是西耳室是真的被堆滿了隨葬品。
考古工作者們根本進不去
要如何順利進入西耳室內,並且展開發掘,就困擾住了廣州考古所的一行人。
甚至他們還向社科院考古所這邊請教了一下,徵求李教授和孔建文的建議。
沒辦法,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廣州啥時候出土過,整個耳室都被隨葬品塞滿,甚至都無法進入的大墓啊?
從廣州考古所成立至今,那都是獨一份的事!
這點,來自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們,經驗就很豐富了。
李教授只是現場考察了一下,就絲毫沒有困擾的,為廣州考古所提出了一個“低懸空作業”的發掘方案。
方法很簡單。
首先,在前室把幾個木屑麻包堆疊成一個高約05米的小堆,其上放上一把長竹梯,猶如一架翹翹板,大的一端在前室,坐上3人作重壓,另一頭伸進西耳室內。
考古所的發掘工作者,則沿著竹梯“爬”入室內進行實地觀察,並在深入室內15米南北兩石牆的牆根下,先清理出兩個落腳點。
隨後在這個點上用磚頭疊起兩個短柱,上面再架一根圓木,搭成第一個t形支架。
然後往裡繼續延伸,用同樣辦法再搭起兩個支架。
最後,在這3個高度相同的支架上,縱向平鋪兩條厚木板作為“滑軌”,在“滑軌”上再用三四塊略短於室內橫寬的木板打橫平鋪。
這樣,一個高出室內地面約06米的低空操作平臺,就被搭建出來了。
發掘人員只要坐著或趴在平臺上,就可以俯身進行清理作業。
而且平臺上這幾塊平鋪木板,還可以隨著清理程序的需要移動位置,非常方便。
李教授的這方法一出,立馬讓廣州考古所的各級人員,驚歎不已。
果然是社科院考古所,經驗這塊是真的豐富。
這個方案,確實是既簡易而又安全的辦法!
廣州考古所的人,立馬就採納了這個建議,並且迅速行動了起來。
在李教授提出建議的第二天,他們就搞定了“蹺蹺板”。
廣州考古所的研究員陶建力,藉助著這簡陋的空中長梯,從過道鑽進了西耳室內。
一進入西耳室,首先讓陶建力注意到的,並不是那堆滿擠壓在室內的各種青銅禮器,而是頭頂的大裂縫。
雖然西耳室是在岩石層內鑿出的一個房間,但是同樣也會弄封頂石板的。
不然的話,在人類的觀念中,這就不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