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七章 有瑟怎麼能沒有琴呢(第1/2 頁)
一把瑟,還遠不是東耳室的全部。
幾乎同時,林雅也在左耳室找到了一套石編磬,在編磬旁邊,也有四個銅瑟枘。
這便又是一把瑟。
而且這把瑟的銅瑟枘,和陳翰那把還不一樣。
雖然同樣都是鎏金的,呈博山狀,以捲雲紋為座,但是中聞為挺拔峻峭的山峰,外周另有5個小峰。
主峰峰巒四周飾有1獅、1熊、1野豬,1猴,作蹲坐或跳躍奔走狀,另有1虎正從山洞中鑽出。
要論樣式,確實同樣都很精美。
但是動物的規格,沒有陳翰發現的那把瑟規格高。
陳翰發現的那把,可是以二龍做飾的。
到西漢時,龍已有代表皇權的特徵。
《史記高祖本紀》關於漢皇室源流的記載中,便稱龍與劉媼生高祖,劉氏帶有龍的血脈。
和西漢中央頻繁接觸交流的南越國,不可能不知道龍在西漢代表的意義。
而且林雅發現的銅瑟枘,大小也沒有陳翰發現的那把大,小了一圈,明顯是沒陳翰那把更加高檔。
“瑟算什麼!”
“快看,我這裡發現了一堆銅琴軫!”
“這邊7個琴軫並列擺放在一起,另一處還有24個琴軫堆放在一起,南邊還有6個琴軫散置。”
“這得是幾把古琴啊?”
莊雲鵬大呼小叫的,招呼著陳翰和林雅。
他也發現了重要的文物。
琴軫,這玩意和瑟枘的用處差不多,是用來支撐琴絃,同時用來調絃的小柱。
一般一根弦,就要搭配一個琴軫。
陳翰快步走來,打量了幾眼後,遺憾的說道:“就是可惜,鏽蝕的都有些嚴重。”
“曾侯乙墓曾經出土過五絃琴和十絃琴。”
“馬王堆3號墓也出土過七絃琴。”
“這邊7個琴軫並列擺放在一起,應該是同一把七絃琴的。”
“這一堆24個琴軫,或許是四把五絃琴,或者兩把十絃琴吧。”
“最後這堆6個琴軫,或許也是一把七絃琴?”
陳翰有些不確定的猜測著。
因為這些銅琴軫的儲存情況並不好,鏽蝕的非常嚴重。
可能已經有少部分,徹底朽爛不存了。
畢竟這玩意本來就不大,就大概一根中指的長度和寬度而已。
僅僅憑藉殘存的一些銅琴軫,想要判斷出到底陪葬時有多少把琴,確實有點難猜。
越是這樣,陳翰就越感到遺憾。
這座南越王墓的儲存情況,真的很差勁。
他還沒地方怪去。
古人也不知道這象崗的土偏酸性,東西埋進去了容易被腐蝕。
只能說運氣實在不好。
別說這些漆木器了。
就連東耳室地面鋪設的地板,幾乎都全部腐蝕了,只有一部分被編鐘等大型青銅器壓在下面的地板,保留了一小部分。
可以看的出來,原本這間耳室,應該是鋪滿高階木質地板,然後用一個個木架子,將這些陪葬品分門別類的放置好。
就像是現代用的博古架一樣。
但是這些“博古架”和地面的木板,長期呆在一個偏酸性的地底後,都迅速腐蝕了。
這讓孔建文、李教授和陳翰等人,心頭籠罩了一片陰雲。
耳室和前室內的情況都這麼糟糕,那主墓室裡的墓主人,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不會棺槨都完全朽壞乾淨,屍骨都無存了吧?
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記載,趙胡去世後,漢武帝賜予黃腸題湊。
但是以南越國君這一家子逾越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