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2/2 頁)
文範武楊,就是范仲淹和楊家將,那在後世也是耳熟能詳的。
范仲淹,字希文,曾隨母改嫁取名朱說。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諡號「文正」。不要小瞧這個諡號,「文正」代表文成最高榮譽,其後各朝皇帝絕不輕授餘人,能得者甚少。
他少年時家境貧寒,卻十分好學,年紀輕輕就考上了秀才不過考中進士比較晚。在他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以敢言而聞名鄉野,是北宋有名的憤青。這貨作為一個讀書人居然多次上書批評當朝的宰相,著人家整得貶了三次官,但是仍然死性不改。
歷史上他也是到了宋仁宗時,也就是趙受益以後的朝代,才熬出了頭。他終於混到了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提出嚴密官制、勸課農桑、整頓武備、減輕徭役、推行法制等10條建議。
但是他的建議侵害許多人的利益,遭保守派強烈反對,加上宋仁宗又沒給上力,被趕出中央,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結果病死於赴潁州途中。
范仲淹牛b之處就在於他的能力強,還不止在文學方面,政務、軍事都很強。
他善於詩詞散文,風格清新明健。有《范文正公集》,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財富,可謂家喻戶曉…
范仲淹從小刻苦讀書,生活得非常簡樸,每天只吃一碗稀粥,涼了以後分為四份,拌幾根醃菜和醋,早晚各吃兩份,吃完繼續讀書。
趙受益之所以這麼在乎范仲淹,是打算把他當成自己頭號心腹。范仲淹不僅能力強,最重要的是他是從底層社會爬上來的人,還難得的從始至終保持了憤青的本性,要知道在後世憤青可不多見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