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歷史上范仲淹深受百姓愛戴,所到之處,政績卓著。宋夏交戰,已經52歲的范仲淹被任為陝西安撫經略招討使,親臨前線視察。他號令嚴明,愛撫士卒,獎拔人才,阻止了西夏的入侵,成功地化解了多次邊境危機。
也正是自己多年的仕途和軍旅生涯,讓范仲淹看到了北宋朝廷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諸多弊端,如果不改革,國家將面臨滅頂之災。
後來他終於說服了宋仁宗,獲得了他的支援下,才當上參知政事,開始主持改革事宜,這就是有名的「慶曆新政」。剛開始的時候,新政的效果還行,宋朝也由此進入建國以來最繁榮的階段。但是最後還是被保守派給搞垮了,自己也鬱鬱而終。
在這段新政的時間內,范仲淹最為重要的舉措就是非常重視教育和治學。在他還沒中進士的時候就主持過應天府府學,從來都是誨人不倦。有時還招待學生們吃飯,他還聯絡和資助過許多著名的學者,如「宋初三先生」、張載等,這些人後來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就。
范仲淹為了給國家培養實用人才,還提議將教育和科舉考試的內容轉向講求經旨的義理之學和注重實用的經濟之學。這個提議看似簡單,在還是儒學為正統的宋朝,他就有些跟全民作對的節奏了,不被搞死都沒天理了。不過還真被他搞成了,此後考試內容開始注重考察學生的理論思維,學校教育減少了死記硬背、脫離社會實際的章句記誦及詞賦學問,能力可真不是蓋的。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在各個領域做出的重大貢獻,為北宋的強盛和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就這麼一個牛人,趙受益是打死都不能放跑的,不然就該找塊豆腐撞死了,太丟廣大穿越眾人的臉了。范仲淹註定是這個時代唯一一個能勉強跟上趙受益節奏的人了。
當然這個時候的范仲淹的能力還沒那麼強,經歷也也還不夠豐富,不管怎麼說,他是最具有潛質的。在歷史他考自己都能有那麼大成就,趙受益相信在自己引導下,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範愛卿,本太子就跟您明說了。今天招您來,是因為本太子發覺愛卿的才能人品很出眾,甚合我意。本太子欲推舉愛卿就任我大宋皇家學院學監一職,不知愛卿意下如何?」趙受益瞪著自己代表性的大眼睛看著范仲淹表達自己誠意。
此時快三十的范仲淹聽到這可激動了,想想自己也就一個從八品小官,怎麼就被太子給注意到了,還要大力提拔自己,真是祖墳上冒青煙了。作為這個時代的先行者,顯然對於新出現的大宋皇家學院有過瞭解。
范仲淹開始還以為這是皇太子閒的蛋疼,沒事瞎折騰,還在哀嘆大宋要出混居了。沒想到他對發布的公告詳細的看了一下,看到趙受益因為霍奇升寫的《農事雜談》居然獎勵了千兩白銀,還留任學院做老師,並且佈告天下,這是典型的千金買骨。
於是范仲淹又找人專門詳細的瞭解了一下趙受益的軼事。這一看又嚇到,沒想到這麼個小屁孩,生下來沒幾年搞出這麼多事,都還挺創意的,甚對自己胃口,要不是自己有官在身也會拋去學院湊熱鬧了。
看到趙受益這麼誠心邀請自己,范仲淹感動的說道:「微臣感謝太子殿下厚愛,但微臣覺得自己的資歷似乎不夠吧?微臣擔心影響殿下計劃。」
「這個愛卿不用擔心,您的能力本太子是充分相信的,其他方面的問題就不用操心了,本太子來解決。」趙受益安慰道:「以後學院就交給愛卿了,另外現在學院的師資力量還不夠,大部分是本太子教出來的新學弟子,主要負責教授新學。所以啊,還得借重愛卿的威望,多找些您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