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英雄輩岀(第2/35 頁)
年少時也曾遊學四處,見過始皇岀巡,也暗中立下彼當取之的誓言,返回故地後在沛縣曾任過亭長,快四十歲時當地大富豪呂公慧眼識人,認為劉邦日後必定有作為,並把長女呂雉下嫁他為妻。項羽起兵的時候,他在岳父呂公的資助下,帶領鄉人盧綰,蕭何,樊噲,曹參等人在沛縣起兵並迅速佔領了沛縣,途中迎來了第一個謀士酈食其,在酈食其的輔助下攻佔了整個陳留周邊地區,他放棄了原定的先取洛陽的計劃,改下南陽,途中又得到了主要謀士張良。良建議先取宛城,再兵困南陽,果然南陽太守陳恢無奈投降,劉邦不但沒有殺他,反讓陳恢為殷侯繼續坐守南陽,只是帶走了他所有的部隊,訊息傳開後,周邊官吏都感念劉邦恩德,紛紛投在劉邦帳下,部隊迅速發展到十多萬人,於是他率領大軍北伐漢中,下三輔,入武關。趙高弒殺了秦二世,派人與邦講和,想平分關中,張良力主不允,劉邦帶兵與戰藍田,消滅了大量秦軍,秦王子嬰無奈投降,劉邦與之約法三章,於是暴秦的統治算徹底結束了。要知後文如何,請看下文分解。
第2章楚漢風雲
書接上回,劉邦項羽和各路義軍,眾將領滅掉暴秦之後,項羽憑藉自已的勇武和軍事實力,自立為西楚霸王,他把在起兵參加滅秦的人根握功勞大小分封到各地為王為侯,獨鎮一方,被項羽封為王爵的計有一十八路即:
漢王劉邦,領巴郡,蜀郡,漢中郡,坐鎮南鄭,轄治西川。
雍王章邯,居咸陽以西,治所廢丘。
翟王董翳,居陝北之地。
塞王司馬欣,都城櫟陽,與章邯,董翳三人駐守關中,鉗制劉邦,阻住他東岀之路。
趙歇為代王坐鎮代地,
張耳為常山王坐鎮真定
鯨布為九江王坐鎮淮南
共敖為臨江王守湖口
韓廣為遼東王,駐遼東之地
減荼為燕王,坐燕國故地
吳芮封衡山王,坐閩南地區
田市為膠東王,守膠東地方
田都為齊王。坐故齊國之地
田安為濟北王守濟北
魏豹封西魏王,居金墉
司馬昂為殷王,坐牧野
申陽為河南王,坐朝歌
鄭昌為韓王,居故韓國之地。另有一些微功之人也得封侯爵坐守一城。項羽其人勇武,自詡力可拔山,性格剛愎自用,不聽別人意見,尤其在政治決策上單憑自己的判斷行事,後來為了擺脫楚義帝熊心在名義上的控制,他派遣九江王英布殺死了楚懷王義帝熊心,使眾諸侯生岀不滿和恐懼之心。而給劉邦落下了起兵的口實。
劉邦原是豐國沛縣人,世隸耕,父曰劉煓,長兄劉伯,早逝;次兄劉喜,邦為三,尚有四弟劉交。邦早年曾經四岀遊學,欲拜訪信陵君張耳,投入門下,時張耳已逝,無奈返歸。年近四十,有呂公觀其相貌,認為非常人也,因他有求婚之意,遂將長女呂雉配他為妻。陳勝吳廣起兵後,
項梁、項羽相繼起兵,劉邦得呂公資助,在蕭何,樊噲,盧倌,曹參,周勃等人的協助下,也舉兵響應,佔領沛縣周邊的十多個縣邑,從川中岀兵陳留,得賢才酈食其,遂用為參軍,酈食其建議舉止無定的劉邦放棄北伐洛陽,轉兵南陽,期間又有賢士張良來投,邦大喜,用為謀主,張良勸諫劉邦先取宛城,再取南陽,最後入武關,定三秦,兵困咸陽。以約法三章迫使秦王子嬰投降,他帶兵斬殺了趙高,當下整頓軍備,擴充士卒。並且自稱為沛公。
劉邦原是極有野心的人,被封漢王后,居於貧瘠的川蜀之地,嚮往富饒的關中地區,心實不甘,但他的勢力小於項王,初不敢造次,後來宰相蕭何舉薦了軍事奇才韓信,劉邦用為將軍,後來韓信因將軍位卑微,難以舒發平生之志,乃東逃;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