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實現公平經濟?)
所以,我們愈是想籍干涉自由市場制度來獲致全般的經濟安全,則所得結果愈不安全。尤為惡劣者,官方給予特權者之經濟安全愈多,則未給予特權者之不安全益愈多。於是,這二種人之間的不和將益愈大。經濟安全之事,如愈成為一項特權,則得不到經濟安全者底危險將益愈增加。(在極權暴政之下,經濟安全與政權構造有直接的關聯。在類似蘇俄的地區,有而且只有擁護或至少不反對共黨政權者才獲有經濟安全。共黨政權拿擁護其政權作為唯一而且最高的尺度,來形成一個經濟安全底級序:經濟安全底程度與人對共產政權底效用價值之大小成正比——愈是對共產政權底效用價值大者,其經濟安全愈大;反之則愈小。至於對於共產政權稍示不滿或反抗者,則剝奪其生存權,打入奴工營,榨盡其僅餘的體力,折磨以死。在蘇俄,大黨務工作者,大“歷史博士”,大將軍,對其政權之效用價值最高,因而待遇最好,有最豪奢的享受。中等人物次之;小人物更又次之。其間級序分別之明,儼如北平天壇之石階,歷歷可數。這樣看來,統制經濟,是現代極權暴政最厲害的對內武器。凡屬不接受共產制度的人,都應毫不遲疑地棄絕這種經濟制度。——譯者)這樣一來,安全之代價,勢將益愈增高。複次,如果享有特權者之數目增加,而且他們底安全與別人之不安全二者間的距離增加,那末就有一種全新的社會價值觀念慢慢成長起來。在這樣的社會里,個人地位之獲致,並不靠著自我獨立,而繫有賴於安全。因此,一個年輕人想要結婚,並不靠他有否為社會謀福利的能力,只問他能否得到贍養費。(此法一行,天下皆然——譯者)
在許多地方,藉著管制方式來獲得經濟安全的辦法,為政府所容忍,或為政府所支援。這一類底辦法,在時間過程中,可以逐漸改變社會結構。這種改變社會結構之發展,因社會主義之推動而加速。馴至今日,年青的一代大都唯選擇安全是務。很少人願意去冒經濟活動所可能產生的風險,年輕的一代選擇安全,我們是不能加以責備的。當他們從前一輩的人那裡獲悉拿薪水比自己從事企業穩當時,而且拿薪水又並非自利自私之學時,他們當然不肯去冒從事企業的風險而選擇有薪給的職業。時至今日,年青的一代,是生活在另外一種世界裡。在這種世界裡,無論在學校中,或報章上,都流行一種空氣,認為商業上的進取精神是不名譽的,獲取利潤是不道德的事,僱傭許許多多的人是剝削的行為。但是,在另一方面,對千千萬萬的人下命令,則又認為是榮譽的事。(妙哉!——譯者)大學教授們憑其日常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們,由於反資本制度,結果在社會上原來的價值觀念已經大為改變,因而社會建構也就朝著與原來不同的方向發展。
社會結構變化,安全的理想獲勝,獨立自由生活的觀念失敗。這一變化,與三四十年前英國或德國型式底社會比較一下,便最足以說明。自由精神是否在任何地方可被暴力撲滅,這是一件值得懷疑的事。但是,任何人不易抗拒曾在德國慢慢施行的那一套辦法,則為無可置疑之事。(作者所見,較之玄談“心性”與觀念世界中的“人格”者流之所玄談者,切合實際得多。過去散漫社會的道德律令及依之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