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2/2 頁)
起訴人出庭:它缺席判決。對判決也不允許上訴。一切都事先想好,不允許被告證明自己無罪。&rdo;&ldo;誰有權簽署這樣的決議呢?&rdo;有人問道。&ldo;加里寧。基洛夫12月1日遇刺,加里寧次日凌晨便簽署了決議。有人從列寧格勒給他打電話,口授濟明唸的條款。我便因反對設立不受法律監督的機構,並證明決議違法而被送進監獄的。&rdo;濟明陷入沉思,大家默默不語。檢察官接著指出,如果季諾維也夫等人是兇手,為什麼不槍決而只判了十年,加米涅夫判了五年,而大批無辜的人同樣判五年到十年,這合乎邏輯嗎?大家等待濟明的反駁,但濟明沒有反駁,一直沉默。中途檢察官被押下火車,大家以為他已獲釋,紛紛請他代寄家信,但他知道自己是在走向死亡。
藍英年:去遠離莫斯科的……勞改營‐‐從《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到《車廂》(5)
火車行走了四十天,把這批罪犯從莫斯科押解到遠東斯沃博德內市(意為自由城)勞改營。所有人立即投入工作。濟明和廠長都擔負起重要的領導工作。其他反革命犯也同樣忘我勞動。他們忍辱負重,在祖國處在危難之時,用勞動表現出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貞。
阿扎耶夫直到1960年才遇到青年時代的戀人瑪莎,這時他們都已成家,並且兒女成行了。瑪莎問他為什麼不給他一點訊息,阿扎耶夫無以對答。現在訴說他曾如何思念她已無意義。在《遠離莫斯科的地方》中阿列克塞對妻子濟娜的思念表達的正是阿扎耶夫對瑪莎的思念。他不知戰爭爆發後瑪莎身在何方,不知她仍在等待他,還是已經把他遺忘。這恐怕便是小說中濟娜若隱若現終未出現的原因吧。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