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1/3 頁)
新飛機械製造公司向社會公開招聘,對“歸雁人員”和“儲備人員”是一大福音。改革開放數十年來,無數人曾“孔雀東南飛”,離開農村到城市拼搏;如今,有一部分人正“梧桐家鄉種”,重新紮根農村。
歸雁人員是指從外地回到本鄉的人員,也泛指迴歸故鄉工作的人員。“歸雁”指遠離他鄉,思念家鄉,回家的人。大雁象徵仁心,是因為一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打食為生,其餘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
“歸雁”群體以及帶來的“歸雁經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時代現象。一方面,他們憑藉在外拼搏而積累的見識、經驗、技術、資金、渠道,在家鄉播種和耕耘新的憧憬;另一方面,求穩定、求健康、求舒適、求發展已成為“歸雁”們的訴求,也在倒逼地方提高吸引力。
“歸雁經濟”是工業發展佈局變化帶來的影響。從工業發展佈局影響勞動力流動來看,以往農民工的大流動曾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隨著大批中老年勞動力退出市場,這種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而年輕勞動力提高了薪酬水平、生活環境等擇業要求,導致用工成本提高。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向中西部轉移,轉移的同時帶走了一部分勞動力需求,沿海城市的部分勞動力開始回流。而近幾年美麗鄉村建設投入加大,農村居住環境、公共服務、交通通訊等條件正在改善,也為年輕人留在農村增加了吸引力。
從經濟學角度看,“歸雁”返鄉增多,是在市場中衡量投入產出比後的選擇。目前,大城市發展空間越來越擁擠,產業檔次提高,就業機會減少,生活和經營成本提高,以往農民工和中小業主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識水平就能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按照國際城市化規律,隨著時間推移,一二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接近以後,第二、三產業對於剩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就會邊際遞減,有一部分低端人才就會回流。加之政府多年來持續重視農民增收,鼓勵規模化經營、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業補貼等利好,也讓很多“歸雁”群體覺得返鄉收入有保障。
“歸雁”群體增多體現了就業觀念和幸福觀念的變化。以前的打工者為了賺錢而犧牲了家庭幸福感,農村地區也出現了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如今,外出打工人員更加看重對家庭的感情和責任,這也成了“歸雁經濟”的一個情感基礎。
“歸雁”們返鄉創業、就業,在讓農業重獲強勁的勞動資源吸附力的同時,也讓城市發展有了新的機遇。城鎮化速度放緩、城市勞動力需求鬆動的當下,“歸雁”回到農村安居樂業,既減輕了城市的穩定壓力,又給城市騰出了大量的公共資源。同時,城市難以消化的網際網路、管理等型別人才也得以下鄉,讓城市人才供需更趨平衡,讓農村的人才貧乏得以補充。
此外,縱觀“歸雁”們在家鄉的創新實踐本身,它們非但不是與大城市的既有產業競爭,反而是一種延伸和拓展。比如一些現代農業服務業,它們無法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生長,而是需要深深根植於農村。這些產業發展壯大後帶來的新產品供給,又更好地滿足了大城市的需求,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質。
政府引導,鼓勵返鄉創業。鼓勵返鄉創業是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抓手,政府宣傳引導是推進返鄉創業的組織保證。要堅持把大力發展“歸雁經濟”作為助農增收致富、壯大地區經濟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有力支撐點。從加強組織領匯入手,成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協調財政、人社、農糧、稅務等部門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工作給予大力的支援和配合,形成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加速發展的整體合力。
最佳化環境,服務返鄉創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