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部分(第3/5 頁)
“殿下,臣得到密報,沈王勾結奴酋多爾袞欲行不臣之舉,昨夜一戰,居庸關的沈王大軍亦曾有異動……”
“一派胡言,沈王乃太祖血脈,豈能勾結韃子……”
沒等李信說完,李侍問又拉開了架勢與李信爭執起來。
情緒激動的李侍問完全沒注意到周皇后與太子朱慈烺的面色已經難看至極。
不論昨夜沈王大軍究竟有沒有異動,周皇后聽到這個訊息後都難以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泰然處之。甚至她的心裡已經震驚到了極點。
而在這個時候,李侍問還在替沈王說話,周皇后豈會對他有好臉色?
呯的一聲,周皇后保養得體的右手拍在了身旁的案頭。
李侍問這才像受驚一樣猛然停住了對李信的指責,似乎回過味一般。
“李閣老此言差矣,鎮虜侯所言有理有據,豈會冤枉了人?倒是你口口聲聲維護沈王,究竟居心何在啊?”
大學士魏藻徳不陰不陽的問了一句。李侍問終於明白過來,臉色頓時劇變,指著魏藻徳,“你,你,你血口噴人!”
第九百四十二章 逆轉
最終,周皇后堅決的站在了李信一邊,支援她與,滿清韃子決戰,要人出人,要錢出錢,不論付出任何代價,只要能將城外的清軍擊敗,斷了沈王對皇位的覬覦之心,一切付出就都是值得的。
暖閣議事後,以大學士魏藻徳為首的閣臣連夜就寫彈章,發起了對李侍問的彈劾。指稱李侍問勾結沈王,意圖不軌。
李侍問也意識到自己再暖閣中說錯了話,然而君前奏對,並非小兒女間過家家,說過的話都可以一笑置之。周皇后就算僅僅是半君,說出去的話也一如覆水難收。
他在回過味來以後,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兩個大嘴巴,怎麼一涉及到李信的事,他就頭腦發昏呢?然而,到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他只能在後悔與自責中寫致仕表文了。
按照當時的慣例,有過錯的官員自己提出來辭職,朝廷還會給予他一定的禮遇和顏面。如果賴在官位上不捨得下去,面對朝臣們群起而攻之,其下場可想而知。
李侍問幾乎是含著一腔老淚哆哆嗦嗦的寫完了致仕表文。一想到傾其一生深耕官場,居然只落得這個下場,他再夜忍不住老淚縱橫。
但世界就是這麼殘酷,有人官場得意,有人就必然官場失意。當官的既然享受到了為官時的權勢和風光,也必然要承受權力鬥爭落敗後帶來的苦果。
如此,李侍問便成為了繼周延儒與範復粹之後第三個被趕出了內閣的老臣。
內閣的形勢讓李信的親信們大感精神振奮,多年來被這幫老傢伙壓制的元氣終於一次都發洩了出來。
周延儒還好點,這位首輔上臺以後,公然與鎮虜侯和三衛軍為敵的次數不多,最解恨的是範復粹與李侍問灰頭土臉的下臺。
李侍問與李信的過節大家都眾所周知,而今這個老傢伙被趕出了朝堂,放眼內閣之中,能夠與鎮虜侯為敵的人已經一個都沒有了。
天子未病倒之時在位的宰輔如今已經只剩下了劉宇亮一人,而劉宇亮曾與李信的關係不錯,並且在重新入閣之後,一直保持低調,對朝局向來不發一言。
另外,還有楊嗣昌雖然也為內閣大學士,但他先有不臣之心,拒絕率軍北上勤王,已經失去了周皇后的信任,也難以對朝局施加影響力。
現在內閣中比較活躍的就只有剛剛年及而立的狀元魏藻徳,不過卻因為年資淺薄毫無根基,甚至連李信都多有不如。還有一把鬍子的禮部尚書蔣德璟,此人是三朝老臣,只可惜心思卻與名聲大不相符,一直與魏藻徳站在同一陣線上,彈劾周延儒、範復粹與李侍問時,兩個人均同聲同氣。
以前還有個洪承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