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愛拿資料說話的畢自嚴(第2/2 頁)
巡按御史外,已增設有東廠反貪司,可以說,朝廷內外,吏治已經大好,汪公為何還擔心胥吏壞事?官紳勾結?難道地方胥吏鄉宦是真視朝廷鐵律為無物?”
問了後,鄭三俊就嘴角微揚起來。
“鄭公這是什麼話,如今朝廷吏治是已經大好,但這種胥吏劣紳之害不是因此就可以根絕的,以汪某拙見,惠民不是輕徭薄賦一句話這麼簡單,是需要考慮周全的,何況,我大明正稅本就不高,只地方加徵稅高,所以,朝廷中央免正稅一半,只對田地多糧食多的大戶有恩惠之效,但對正稅本就少的庶民而言,並無意義!”
汪應蛟有些激動地說了起來。
“地多的就不是我大明子民嗎?若真免錢糧一半,無論是貧還是富,只要是有地之民,就能得五成免稅恩惠,並無偏心,而不是將從這些有地之良民手裡催繳上來的賦稅拿去養活更多的無地流民,這些人大多是因好吃懶做、不勤耕種,甚至不守王法而四處流竄的刁民,養活他們於朝廷有何益處,養活他們只會靠朝廷吃飯的刁民越來越多,到時候更易生事,還不如像現在這樣,除了部分能在運河兩邊當縴夫運糧或服其他雜役而不餓死外,其他體弱病殘的直接餓死,以使京畿流民始終維持在一個定數!”
,!
鄭三俊問了一句後就繼續說了起來。
汪應蛟當即站了起來,兩眼狠厲地瞪著鄭三俊。
方從哲拉了他一下:“大家都是同僚,這又只是部議,汪公,何必如此動氣。”
汪應蛟只得坐了下來。
鄭三俊也嘴角微揚著朝汪應蛟拱了拱手:“得罪。”
方從哲則在這時候問起了一直沉默著的畢自嚴:“畢部堂,用國庫盈餘營建工程是你提出來的,你且說說,鄭公所論如何?”
“在下任陝西右布政使時,對陝西的田畝清算過一次,宗藩、士紳佔全陝西田地有九成,而這次南直隸的清丈田畝情況已由《皇明報》刊載出來,在下也核算了一下,南直隸雖無宗藩,但南京勳貴與士紳也佔田地超九成;
可見,如果真如鄭公所言,要免天下稅糧一半的話,只會惠及士紳,而不能惠及庶民!
但朝廷對士紳已有優免,而且這次催繳逋賦,之所以一下子催繳齊三千多萬石糧,不是百姓積欠稅糧嚴重,而是士紳積欠稅糧嚴重;
因為下官也自己根據《皇明報》和《邸報》所載南直隸催繳逋賦情況做了核算,這三千多萬催繳上來的逋賦中,士紳的佔據有八成,還有兩成也是和士紳有關的大戶所欠,要麼為其姻親要麼為其世交;
由此可以看出,這次朝廷催繳歷年積欠根本與百姓無關!
在下實在不知道鄭公何以認為朝廷在橫徵暴斂,民怨又怎麼會沸騰?
事實上,這次南直隸清丈田畝的過程中,還查出了很多庶民因胥吏與當地鄉紳勾結而揹負重賦的現象,所以,陛下下旨著西廠在催繳逋賦補繳同時也讓西廠對其退賦,而這無疑讓百姓減少了不少負擔,因此鄭公所言,有所偏私,不能為憑。”
畢自嚴回答起來,又把自己帶來的冊子遞給了方從哲:“這是下官所核算的結果,元輔與諸公一看便知。”
方從哲感到很驚訝:“畢公還真是有心,算出整個南直隸的田地情況,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是啊!老夫慚愧,戶部都未這樣做。”
汪應蛟也笑著說了一句。
唯獨,鄭三俊瞪了畢自嚴一眼,他很想說些什麼,卻一時不知該怎麼反駁,因為畢自嚴居然白紙黑字地算了出來,顯得有理有據,也把自己剛才的一番言論駁斥地千瘡百孔,且因此心道:“好你個畢自嚴,你在太僕寺是很閒嗎,沒事算這些做什麼!”
:()穿越明朝當暴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