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愛拿資料說話的畢自嚴(第1/2 頁)
很快,畢自嚴便升任戶部忝設左侍郎兼大明糧業局經辦。
所謂戶部忝設左侍郎指的是戶部增加一名左侍郎官職的意思。
這在大明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比如許多總督就是以兵部忝設左右侍郎的身份總督地方軍務的。
畢自嚴因此便來了戶部參加部議。
方從哲也來了戶部。
雖然他的官職是內閣首輔,但朱由校現在已經給他加了監管戶部的差事,以便於他主持內政改革。
畢竟大明不能直接立丞相來替皇帝執行決策。
朱由校只能讓方從哲雖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實。
讓其監管戶部事,便可以讓方從哲在大明內政改革方面有更大的執行權。
內閣兼管六部事,在歷史上也有先例。
如高拱便監管過吏部。
但朱由校沒讓方從哲兼管吏部。
人事的話,朱由校還是想握在自己手裡,而方從哲最多可以以輔政大臣的身份舉薦官員。
另外,朱由校也沒讓方從哲兼管兵部。
因為他不可能讓方從哲在可以染指財權的同時還能染指兵事。
但即便如此,方從哲現在也算是僅遜色於張居正、高拱二人的大明實權首輔。
所以,在畢自嚴進入戶部後,他不得不先給方從哲見了禮:“見過元輔!”
然後,畢自嚴才給真正管戶部事務的戶部尚書兼西廠總督汪應蛟見禮。
“剛下到戶部的聖旨,你們想必都已知道,戶部現在就部議此事,有不明白的地方,直接問提出此議的畢部堂,然後核算一下,可以拿多少錢糧出來給糧業局,以及加強利國利民之工程營建。”
在互相見禮後,方從哲先開了口。
這時候,戶部左侍郎鄭三俊先說了起來。
因為大家都是文官重臣,而且,方從哲也在之前的廷議和部議時允許各部重臣暢所欲言,也基本上不向皇帝打小報告,說誰對新政不滿。
所以,在這種只有幾個重要大臣參與的廷議或部議時,彼此都還是很敢說話的,鄭三俊這時候自然也敢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
“現在天津、通州、京城幾個庫,合計存糧達三千多萬石,結果只能拿來大興土木,在下實在是不明白,朝廷如此嚴催逋賦於南直隸士民,催繳其這麼多糧食,又有何必要!”
因此,鄭三俊說著就加重了語氣道:“也因此,底下很多人都說這樣做就等於是在橫徵暴斂!”
“這不但導致南直隸民怨沸騰,如今還只能把這些糧食浪費在大興土木上,還得想著法子去增建工程,不然就只能爛掉!”
鄭三俊接著說了起來。
然後,鄭三俊才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道:“所以,在下認為,與其將這多餘之糧用來大興土木,不如免明年天下錢糧一半,這樣以示皇恩,而將今年多徵之糧作為明年軍糧與京城之需!而戶部當以此議封駁內閣所下鈞旨。”
“直接免天下錢糧,未必能惠及於民,鄭公也做過州縣官,當知道胥吏與劣紳之害,朝廷若直接輕徭薄賦,是惠及不到大多數百姓的,只會惠及有權勢之大戶,而朝廷加徵的話,卻往往會把加徵之負擔集中到普通百姓身上,而使大戶得免,所以,因為國庫充溢,而直接免明年天下錢糧一半,是惠及不到所有百姓的。”
戶部尚書汪應蛟這時候回了一句。
雖然他和鄭三俊同是文官,但鄭三俊是官僚世家出身,而他在考中功名前,父輩與祖輩皆是庶民地主,也就是有些田產的自耕農,因此,他對庶民的利益比較在意。
鄭三俊則因此反駁起來:“現在朝廷已實行考成法,嚴肅吏治,另外,兩京十三省除按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