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秋收(一)(第3/3 頁)
起來了,明天得換一個工作。
“脫粒那邊速度還挺快,幸虧有了脫粒機,”熊巫談起這個,心情也好了很多,身體的疼痛感也就不那麼強烈,“熊木真是個人才,靠著這些脫粒機,基本上一天就能脫粒出來170多畝,每臺脫粒機差不多打下來400來斤的粟籽。”
“哦?這個速度很快啊,”熊洪聽到這個很是驚訝,在後世,尤其是新中國還沒有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時候,生產隊裡面收割稻穀和小麥,也大部分是人工收割。
打穀子講究的是快:搶時間,搶太陽。“秋前十天無谷打,秋後十天打不贏”。穀子一成熟,風一吹動,它就開始掉落,成熟越久,掉落越快。穀子有打九成黃之說,這樣,只有抓緊時間把穀子打回來,才能減少損失。搶太陽,秋後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的好天氣,不趁這個時間把穀子打回來曬乾,就失去了曬乾穀子的好機會。
但人工收割和人工收割也是有區別的,後世那會兒,會進行分組,強勞動力和強勞動力合作,弱的跟弱的合作,幾個人一隊,分工明確,有收割的,有傳遞的,有使用脫粒機的……這樣分工,速度自然很快。
不過現在熊部落採取的還是很原始的辦法,收割後直接送到圍牆裡脫粒、揚場和晾曬。
原因有幾個,一是脫粒機目前還不成熟,只能手搖,而且脫粒的並不乾淨,會留一部分在粟穗上面;第二個原因,其他部落來的人不少,他們沒有合作的基礎和經驗,強行要求的話反而會影響效率。
保持這樣的速度已經很可以了,脫粒機放在圍牆裡,比放在外面讓人安心。
看望巫之後,眾人攙扶著渾身痠痛的熊巫,來到了飯堂就餐。
晚上的食物依舊是重鹽重油(相比較平日而言),但族人們吃的很開心,甚至覺得今天的食物要比之前更加美味。
整個部落是分批吃飯的,因為人太多,熊火他們來不及一下子準備好這麼多,只能分批就餐。
第一批吃飯的族人在飯堂裡鴉雀無聲,以往互相嬉笑聊天的場景今天沒有發生,大家太累了,只想早點吃完,再去做接下來的工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