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秋收(一)(第2/3 頁)
粟穗給捆紮起來,再由負責裝車的族人把這些捆紮好的給裝到車上。
“哎哎,你扎錯了,這樣扎會鬆開的,”一個熊部落的族人連忙制止了山花的動作,並予以指正,“拿過來,你看,像這樣……”
用粟杆捆紮也是個熟能生巧的活,山花笨拙的給地上的粟穗捆紮,這些天,每個人的工作也是要輪換進行的,一方面是防止族人疲勞,另一方面是為了讓這些人都能熟悉收割的大部分流程。
經過幾次捆紮和指導,山花的技巧也提升了上來,捆紮的粟捆又大又結實,跟在她後面的一個半大的孩子,一個胳膊夾上一捆,轉身就往停在路邊的牛車上碼放。
捆紮的族人有30多人,主要就是將地上收割過的粟給捆起來,讓跟在後面的碼放人員運到車上去。
碼放這些成捆的粟杆,需要一定的技巧,隨意堆放的後果就是同一輛車,只能拉很少的一部分,而且粟杆容易在車輛行駛中,因為顛簸或者搖晃掉下來。
捆紮好的粟捆,一頭是粟穗,一頭是粟杆,碼放時,粟穗要朝裡,兩捆粟頭朝頭擺放,再一層層地往上碼,每加上一層,還要交錯相加,防止空間的浪費以及路上顛簸掉下來。
碼上幾層後,人已經夠不著裝車了,就得用兩齒的木叉,在地上把粟捆給叉起來,然後掄圓了木叉,把粟捆甩到車頂上,再硬塞上一些之後,從板車的最後面牽出兩根麻繩,蓋在粟捆上,然後在板車前面的框架上使勁拉,就能把這些粟捆給捆緊。
之後,就由族人牽著驢子或者牛,甚至兩個人一拉一推,把裝滿粟杆的車子拉到圍牆裡。
在這裡等候的脫粒人員,會快速地將車子上面的粟給卸下來,通常只需要再板車的一側用長棍一頂,這些堆得很高的粟穗就從另一側整個倒下來,落在地上。這樣車子很快就能返回去裝下一趟了。
脫粒人員有50人,每兩人一組,有用手搖的,有用腳踏的,滾筒飛速旋轉,另一個族人只要從粟杆裡抽出十幾根,粟穗靠近滾筒,等兩者接觸後,滾筒上旋轉的木齒就會將粟籽給敲下來,落在四周都是圍擋的木框裡。
脫粒之後的粟杆,因為還殘存著不少粟在上面,需要被平鋪在打穀場,用連枷再次拍打。
這個時代,人工收割速度很慢,一個成年族人平均一天也就收割上一畝左右,而且晚間看不見,野外還有很多野獸在虎視眈眈,晚上是讓族人們休息的時候。
“熊巫,今天你們辛苦了,”熊洪跟熊大熊二等人來到熊巫的房子裡,向熊巫道謝,“明天你就帶著族人在部落裡脫粒吧,收割的事情,交給我們就好了。”
“那怎麼能行?脫粒這邊有熊木他們就夠了,”熊巫雖然感覺渾身都痠痛,但還是勉強說道,“我休息一晚就好了,沒關係,族中的青壯年甚至連鹿皮他們都參與到收割中,我們也不能例外。”
“可是你……”羊喜正好從外面端著托盤,送了幾杯水過來,“族長,巫今天累著了,他還不讓我說。”
“住嘴,現在是部落商議事情的時候,你出去,”熊巫作勢要從炕上跳下去打羊喜,“你看我這個樣子像是累著了嗎?”
“好了好了,巫,部落裡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的,收割對你來講實在有些殺雞用牛刀,”熊洪呵呵一笑,看著眼前強撐的熊巫,跟他打交道這些年了,誰還不知道誰,“今天第一天收割,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一些。”
近400個族人參與收割、運送,一天的時間,就將南面的粟田給收割完近四分之一,大概300畝左右。這個時候,即便是熊洪,也要下地幹活,他身高要比其他人高很多,彎腰特別不方便,但還是靠著強壯的身體和熟練的技巧,超過其他族人,一個人收割了一畝半。
不過腰和後背也疼的快直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