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事情才剛剛開始!
這些文字都沒有標點,差不多三十個字之後只有一個句號,呂方拿了一個鉛筆在差不多位置點上一個點,先把這些字按意思分開,紙的順序也亂了,編好順序,排好先後,把這些字全部抄下來。抄好後,呂方大致看懂了是什麼意思,於是帶著紙去找發伯。
看到發伯,呂方開始告訴發伯這是面寫的是什麼:&ldo;
發伯,這些字是咱祖宗記下的一些東西,也不是日記,因為沒有按時間去寫,好像和遺囑差不多。但是說了咱們家是從哪來的,有些什麼事情。你看啊,上面寫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咱這位祖宗生於明萬曆元年,老人告訴他,他們那時是在洪武二年從冀州中部遷到這裡,但是老人們有遺訓,就是說我們家族&ldo;男勿識字,更忌習武&rdo;,所以在他之前沒有人是識字的。到他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讓他讀書,但不許習武,他十六歲時開始參加鄉試,二十年都沒考中,他十九歲成婚,生有兩子。但是兩個兒子大了之後,不務正業,一直想分家產,家中有歷代傳下來的有一個漆盒和四筒竹簡,簡中的文字他也看不懂,但是漆盒中的那把劍老人們說是個寶物,兩個兒子一直想偷出去賣掉,於是老祖宗把東西放在遠親家中,讓他們在自己死後一起下葬。&rdo;呂方說完
&ldo;你再說清楚一點。&rdo;發伯有些沒聽懂
&ldo;這樣的啊,第一個,咱們不是本地人,咱們是洪武二年從河北過來的,洪武是朱元璋的號,洪武二年就是1369年,也就是說咱們在這裡生活了640年。第二點,老祖宗是生於萬曆元年,死時是天啟五年,也就是1572年到1625,一共是53年。第三點,咱家先人不讓他們讀書,更不讓他們習武,咱這位祖宗後來去讀書了,但是考了二十年都沒考上!&rdo;呂方又說了一遍
&ldo;為啥二十年都考不上呢,那時候考狀元那麼難嗎?&rdo;發伯問
&ldo;這樣的發伯,古代就是考狀元,就是那個科舉,這個東西是這樣考的:先往你家上邊查三代,有犯人不能考,是倡優不能考,剛死了家裡人也不能考,沒什麼問題就先參加童子試。童子試分三類:縣試,府試和院試。這三關過了就是&ldo;生員&rdo;,就是我們老說有&ldo;秀才&rdo;,秀才才能考正試。正試也會三類: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第一名叫&ldo;舉人&rdo;,也就是我們說的&ldo;解元&rdo;,會試第一名叫&ldo;貢生&rdo;,也就是&ldo;會元&rdo;,最後就是&ldo;殿試&rdo;,要皇上來考,第一名叫&ldo;狀元&rdo;,第二名叫&ldo;榜眼&rdo;,第三名叫&ldo;探花&rdo;。一共取十名,前三名叫&ldo;一甲&rdo;,後面的是&ldo;二甲&rdo;。如果鄉試,會試和殿試都是第一名就叫&ldo;連中三元&rdo;,不是我們打麻將的那個&ldo;大三元&rdo;。 連中三元的人中國歷史上不超過五個人,而且考的東西都是四書五經,詩詞八股,還有很多七七八八的東西,長得不好的還不行,反正規矩很多,考不上也正常,有很多人幾十歲中了個秀才或是舉人能高興發瘋的,就算是中了,在咱老祖宗的明代,當官也是日子不好過!&rdo;呂方解釋
&ldo;哦,這樣的話是挺不好考的!不是還有四個竹筒子嗎,那裡面是什麼?&rdo;發伯又問
&ldo;那裡是竹簡,但是年代很早了,上面是篆書,我看不懂,但是我拍下來了,東西我又放到一個密封的鐵桶裡去了,我去上班時再找懂的朋友們看看,過兩天我走的時候,就把東西給你,你再收起來,等再下葬時就放回去。對了發伯,還有五個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