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頁)
&ldo;一千!這個銅板值一千塊嗎?&rdo;兩個人問
&ldo;這是咱祖宗給咱的東西,這東西當年和現在的一塊錢差不多,但是今天絕對不止,你們信我好了,你們要是不想要,到時就放回去!&rdo;呂方知道,這種錢幣現在的價格十個一千好像都不止!
&ldo;那行,我們信你,反正是祖上的東西,就當孝敬也是要給的,哎,你桌子上是什麼呀?&rdo;兩個人伸手就去拿那些紙,一人抓了一張
&ldo;別動!哎呀!&rdo;說晚了,已經粘手上了&ldo;那個紙很朽了已經,你們手上還有水,你們兩人真夠快的!&rdo;呂方想了想,&ldo;你們別動啊,我想想辦法。&rdo;
呂方去把樹脂找出來,倒上一個盒子裡,再加一點固化劑,調均勻之後就把這些液體塗到兩個人的手上,當時的紙在桌子上正面放的,內容現在貼在手掌,現在的膠水就塗在紙的背面。塗好後,呂方馬上去找一下硬紙片,讓兩個人把手按上去。膠水的粘度比水大,所以就可以粘回到紙板上去。
&ldo;行了,現在就只是這些紙和那幾個竹筒子了,那裡面好像是竹簡,這些東西我會好好看一下,看一下能不能看出點什麼來!&rdo;呂方看硬紙板上的紙字還都在
&ldo;你先忙吧,我們來是幫忙的,可東西又不會搞,還是你弄吧!我們回去了。&rdo;兩個人說
&ldo;那我不送你們了,我妹結婚那天咱們一起喝酒!&rdo;呂方說
&ldo;中,沒問題,我們先走了!&rdo;兩個人出去了
呂方一邊擦手一邊想,這些紙這麼脆怎麼搞呢?一轉臉,呂方看到了帶回來的相機,有辦法了!呂方小心的把所有紙全部鋪開,一共十八張,用相機一張一張的給它們拍照,拍好後把紙再收起來,這樣就不用膽戰心驚的老翻它們了。
處理完了這些紙,呂方又拿出那四個竹筒子,晃一下,裡面在響。呂方看了看口上的封泥,很平整,沒有印章的壓痕,可能只是祖宗自己的東西罷了。呂方用刀子撬開口上的封泥,一手拿著筒口,一手託著屁股,小心的往外倒。想的沒錯,確實是竹簡,這個筒子裡有二十多根竹簡,每個長二十公分,寬有一公分。呂方拿起一根看了看,這些竹簡與裝它們的那個筒子很不一樣,竹簡的顏色要深得多,兩端往中間一公分的位置有編繩的痕跡,看來曾經也是帶繩的,上面字是用漆寫上去的,是篆文!這不可能是明代的東西,從竹簡的顏色和字型上看都不是明代的特徵。這會是誰的東西呢?因為感覺到竹簡的年代比較遠,呂方也是小心的把這些竹簡排好,給它們拍照。然後再折第二筒,再拆第三和第四筒,最後一筒更誇張,居然還是刀刻上去的。
在紙張沒有出現之前,人類曾用過很多材料來寫字,但是最實用的是竹簡,因為它產量大,成本低,早先的人們是用刀在簡上刻字,但是竹子是縱向纖維,橫著下刀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力小了切不動,力大了簡就會斷。所以人們很快發明瞭用漆寫,再後來用墨去寫,當紙出現後,竹簡就幾乎不用了。
有紙的時代都是東漢之後,這是歷史劃下的一個界限,這個界限是不可逾越的,西漢時也有紙,但是那是方絮,不是成熟的紙,如果有看到西漢之前的字畫或是書籍,只要是寫在紙張上的,一概都是贗品,這也是呂方判定這類文物的一個方法。
四個桶的竹簡大約有一百片,都書或刻的文字,但是都是篆書,呂方看不懂篆書,所以也先拍照,把上面的內容先拍下來。呂方又看了看這些竹簡,很多已經開始炭化,看樣子差不多都有兩千的時間了!這樣放著也不是個辦法?呂方想了想,又開始調樹脂了,他把所有的竹簡都浸滿樹脂,讓樹脂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