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集體學習(第1/2 頁)
結束了昨天的愛心水餃課程,楊玉是收穫滿滿,過後他把照片發給了父母和裴景白,讓他們也跟著楊玉分享著喜悅,體會著楊玉昨天忙碌的一天。
楊玉的父母則是十分鼓勵著,支援自家兒子做的事情,因為為百姓做事,這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裴景白則認為楊玉小小年紀就這麼有愛心,確實少不了家風好家教好,也是楊叔叔和楊阿姨把楊玉教導的很好。
楊玉特意寫了一篇日記,也學習網上的圖畫,在筆記本上畫一幅簡單的q版人物,記錄昨天忙碌的點點滴滴,而且還有老人們開心的笑臉,雖然楊玉沒有專門學過繪畫,但上手畫了幾筆,還是挺有天賦的。
劉宇軒也誇讚著楊玉的畫,畫的還不錯。
楊玉滿心歡喜的把畫放在桌上,想著有空的時候去整個畫框,這樣可以給它裝扮起來,更加賞心悅目了。
週日的陽光仿若被濾過一般,柔和地穿過恆澤醫科大教室的窗欞,在課桌上灑下一片片金黃。教室裡,一場特殊的“知識聚會”正在悄然上演,主角是楊玉、劉宇軒和班上的一眾同學,大家心照不宣地聚在一起,為平日緊張的學業“加餐”,築起互助共進的學習堡壘。
楊玉向來是班裡的“學霸擔當”,身形清瘦挺拔,雙目猶如深邃幽潭,滿是對知識的渴求。清晨,他第一個踏入教室,懷裡抱著一摞厚重的專業書籍,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預習時的疑問與見解,字跡工整得如同印刷體。
劉宇軒則緊跟其後,睡眼惺忪卻活力滿滿,他撓撓一頭蓬鬆短髮,把籃球往牆角一放,打趣道。“學霸都這麼早開工啊,看來我得加把勁,不能拖後腿咯。”
人陸續到齊,教室裡漸漸熱鬧起來。班長站起身輕咳一聲,朗聲道。“大夥都清楚今兒聚一起的目的,週週小測、月月大考,光靠單打獨鬥可不行,咱們互幫互助,把疑難雜症都解決了!”
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點頭,迅速結成學習小組。楊玉、劉宇軒與另外三名同學圍坐一桌,桌上攤開的是解剖學圖譜,複雜的人體結構躍然紙上,彷彿無聲的挑戰。
劉宇軒率先發難,指著圖譜上錯綜複雜的神經系統皺眉道。“這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分支,跟一團亂麻似的,我背了好幾遍還是混淆,楊玉你有啥妙招?”
楊玉指尖沿著神經脈絡緩緩移動,解釋道。“別死記硬背,你看,交感神經像人體的‘應激先鋒’,緊張、運動時活躍;副交感主打‘休養生息’,管消化、睡眠。聯想生活場景,就容易區分了。”說著,他拿筆模擬心跳加快、腸胃蠕動減緩的情況,生動的描述讓劉宇軒恍然大悟,忙不迭在本子上記重點,連聲道謝。
這時,鄰座的學習委員張悅拿著生理學的作業愁眉苦臉。“這道細胞電生理的題,算離子平衡電位,我公式都套錯好幾回了。”眾人目光聚焦過來,楊玉接過題目,掃視一番後,在草稿紙上寫下清晰步驟,一邊寫一邊講解。“關鍵是要牢記能斯特方程,把已知離子濃度代入,注意正負號別弄錯……”他語速平緩,思路卻如精密齒輪嚴絲合縫,每一步推導都有理有據。張悅聽得專注,不時提問,直至徹底理解,臉上陰霾一掃而空,露出燦爛笑容:“不愧是楊玉,一點就通!我下回肯定能做對。”
教室裡學習氛圍愈發濃厚,討論聲此起彼伏。有的小組為藥物化學的分子結構爭得面紅耳赤,模型在桌上擺了一排,反覆比對、拆解;有的圍在病理學切片旁,小聲探討細胞病變特徵,神情嚴肅又認真。楊玉穿梭其中,幫這個理清藥理機制,給那個剖析病理成因,他耐心細緻,從不厭煩。劉宇軒看在眼裡,心生佩服,暗暗較勁也要吃透知識點,回饋大家。
學習中途,難題接踵而至。一道外科手術案例分析題橫在眾人面前,涉及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大家一時沒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