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5 頁)
地。
愛情往往如斯。再熱辣的感情,到了都不過是片發黃隕落的桑葉。這樣的憂愁,兩千多年前的衛國女子已經嘗過了。
《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透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氓,毛傳曰“民”。蚩蚩,毛曰“敦厚之貌”,據韓詩義,則“蚩蚩”者,乃笑之痴也。
敦厚也好,微笑也罷,這個男子總是合乎女子的心意的。
男子打著“抱布貿絲”的旗號,其實“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範處義曰:從我貿絲,其意非為絲也,即欲謀我為室家耳。是時必有謀昏之言,詩之所不及,不然安得已有從之之意。
這個男子,當然是有預謀的。
劉義慶《幽明錄》中有故事曰《買粉兒》,略雲:“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寵恣過常。遊市,見一女子美麗,賣胡粉,愛之,無由自達,乃託買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無所言,積漸久,女深疑之。明日復來,問曰:‘君買此粉,將欲何施?’答曰:‘意相愛樂,不敢自達,然恆欲相見,故假此以觀姿耳。’女悵然有感,遂相許以私。”
後來《聊齋志異》的《阿秀》,開頭兒也有相似的情節,乃買扇也。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此中自然藏了故事,雖然沒有細節,但八個字已盡曲折_時間的,還有起伏在時間中的喜嗔怨怒。
於最明媚的春日,明眸皓齒的男子帶著醉人的笑容現世。不是隻有女子才懂色誘,登徒子的血液裡也流淌美豔。
他是這般溫柔多情,如同桑葉中包裹排山倒海的綠意。他又肯為愛冒險,藉著布匹交易來親近。他積極、主動、大膽、熱烈,手段乖巧、勇氣可嘉。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範處義又曰:送其去涉淇水之外,至於一成之頓丘。是時必有迫促之言,亦詩之所不及,不然安得遽有‘無良媒’、‘無我怒’、‘秋以為期’之約。”
鄧翔曰:“‘送子’二句,將落矣,‘匪我’句忽又颺開,筆乃不直;藏過負約一段情事,此為省筆。‘涉淇’而忽變卦,恐氓生怒,故又慰之、約之。”
可知這裡多用了省略之筆,而又省略得恰好,正是以說出來的,照應那未說出來的。
“乘彼詭垣”之乘,特有神。
王先謙引《說文》“乘,覆也”,曰“凡物相覆謂之乘。
《易·屯卦》鄭注‘馬牝牡曰乘’,是也。人在垣上,若覆之者,故亦曰乘”。
其實“乘彼垝垣”,意思很清楚,而形象卻模糊,但是此處偏偏正是需要這樣的效果。
桑之落(2)
王解乘為覆,並沒有使形象變得清晰,卻由這一注,而見得由“乘”字牽出的許多情味來。
亦正如下面的“泣涕漣漣”,王應麟《詩考》引王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