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2/2 頁)
軍的實際工作落到了他的繼承者的肩上。他們發現,國會
不願意撥款製造戰列艦,生怕在太平洋地區再次引起海軍軍備競賽。但是,
由於缺乏一支強大的艦隊把美國的力量投到太平洋彼岸,連續幾屆政府堅持
奉行的政策都仍舊是極力要日本接受開放中國門戶的主張。後來的事實證
明,缺少軍事力量這根&ldo;大棒&rdo;來充當外交姿態的後盾,是導致珍珠港事件
的一個因素。
美國海軍希望建立一支同其在太平洋承擔的新義務相稱的艦隊,但羅斯
福的繼承人很快使這種希望化成了泡影。霍華德&iddot;塔夫脫總統曾經擔任過菲
律賓總督,因而自認為是亞洲問題專家。他宣稱&ldo;美元能夠援助受苦受難的
人類&rdo;,斷言能夠保障美國在華命運的與其說是戰列艦,不如說是貿易。他
招聘美國的一些朝氣蓬勃的、新興的大企業參加援華財團,包括勢力雄厚的
摩根公司、怕利恆公司、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援華財團的
任務是支撐搖搖欲墜的天朝(中國),國務院新成立的遠東司的專家們以福
音派傳道士般的熱情指導它開展活動。他們支援一九○六年被任命為駐奉天
總領事的司戴德1等美國冒險家的觀點。對司戴德來說,中國是&ldo;新西方&rdo;,
他極力利用美國的政策在中國大陸建立美國的經濟霸權,承認這種努力是&ldo;爭
奪中華帝國的激烈競爭&rdo;的組成部分。可是,雖然遠東分遣艦隊的炮艇一帆
風順地幫助美孚石油公司把營業區域沿長江向上遊擴充套件,但司戴德和遠東司
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卻在內地碰壁了。他們憑藉援華財團,要想把日本和俄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