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略即是格局(第3/3 頁)
到商機,於是,接下里一、兩年的時間裡各地的新建的小工廠像雨露春筍般出現了一片又一片。
最終將導致的結果就是,價格被打壓的越來越低,利潤空間就逐漸越來越小,導致市場上的流通的貨層次不齊。而原本有些的產品並不需要較好質量的原料就可以投生產而進入市場,所以一些廠家就開始選擇次一點的原料進行加工生產。
其實市場的有些行業的買家並不需要過好的原材料產品,稍次一點的原材料是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的。於是,這兩方行業的買賣方陣營就一拍即合。產生的後果就是,短時內直接就拉低了產品的價格。
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了許多中大型工廠企業的利潤直接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更壞的是,隨著供貨市場不斷的湧入,整個市場居然開始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
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市場產品的價格已經觸及到成本線以下,大量的小型工廠開始停工停產,而中大型的工廠也只能減產,但是前期的出貨量實在是太大了,相關的產業在短時內根本就不需要在進貨。
雖然市場上已經有大量的工廠開始陸續停工停產,但是一旦價格稍有回暖,這些工廠的機器就會馬上開動,所以導致了中低市場的產品價格一直持續低迷。
而這個時候,國內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極端現場。
在市場上中低端的產品滿市場都有,而價格都極低;但是市場的高質量、高品質的高價格產品需求量雖然不多,但卻供不應求,而且價格還極高,再加上這些高品質、高質量的產品大部分的貨量,還都是從國外進口,直接就導致了價格不斷的走高。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國內的工廠的生產線幾乎都是生產中低端的產品裝置,高品質的產品在國內幾乎是一片空白。
出現這種兩極化的現象也是進一步說明了,隨著國內新興產業的崛起,各行各業對於質量的把控和追求是越來越高。
從這裡也能看出,中國逐漸開始從一個低端製造業國開始往中、高階製造業國大步邁進。而這個行業出現這種情況,不過是大背景的一個小縮影。
由此可見,不管世界怎麼變、行業怎麼變、市場怎麼變,永遠不變的是:“好的產品永遠是市場最缺的!!!”
而此時,有些有眼光的中大型工廠企業早就已經著手引進了,最先進的裝置和最好的原材料,並開始預備投入生產。至於那些小型企業根本沒有資金去參與這些競爭。所以這個時候,誰率先能大批次的生產出高品質、高質量的產品,誰就能搶先佔據高階市場的份額,誰就能吃到國內高階市場空白期的第一波也是最肥的一波大紅利。。。。。。
:()不曾長大的九零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