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2/2 頁)
戮其犯命者。&ot; 此外,如司馬、司空分別負責養馬與土木工程,因與戰事有關,故也以武職身份從戎,像司馬,後來地位還日漸提高,至春秋時,師氏的名稱消失,司馬取代了它的位置。
1軍隊構成
在軍隊構成上,西周有平民兵、族兵,王的護衛兵和夷隸兵組成。
平民兵,即以平民(國人)為兵源的武裝。前面提到的西六師,成周八師,殷八師即屬此類。其中,成周八師與殷八師可能是同事異稱,則當時共有十四師。
族兵是由貴族的族人組成。西周金文中經常可以見到族兵出征的記載,其戰鬥力很強。族兵在很大程度上要受王室的間接指揮,如《毛公鼎》銘文:王命毛公:&ot; 以乃族幹吾(捍禦)王身。&ot; 《明公毀》銘文:&ot; 唯王令明公,遣三族,伐東國&ot;王的護衛兵在文獻中稱為&ot; 虎賁&ot; ,取其勇武之意。金文中提到的&ot; 王行&ot; ,當應指此。這支軍隊由貴族子弟即&ot; 國子&ot; 組成,受過良好的訓練,遠較平民兵精良,因而往往成為作戰的中堅,如牧野之戰,周人即以虎賁三千作為先導,但平時,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護衛周王。諸侯國中也有這類武裝,但名稱稍異,稱為&ot; 旅賁&ot; ,負責護衛國君。
夷隸兵是一支較特殊的武裝。它由被俘獲的周邊民族人組成,這些人的身份屬於官奴。《周禮師氏》之職:&ot; 使其屬帥四夷之隸,各以其服守王之門外;且蹕;朝在野外,則守內則。&ot; 《師酉簋》銘文提到西門夷、秦夷、京夷等,表明《師氏》所載是有所本的。從《師氏》看,夷隸兵的主要任務是充當王室警察的角色。這種現象初看起來頗為奇特,但有關材料表明,由奴隸(特別是異族奴隸)充當警察,在古代世界是很普遍的現象,如古希臘、羅馬就是如此。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