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2/3 頁)
質利益。我們也不願意提出任何傷害德國人民自尊心的要求。&rdo; [ 作者註:《關於德波關係的檔案》,(1939年版),第144號、第195頁。 ]
1940年2月中旬,英國外交部的兩名代表在瑞士奧齊會見了德國反對派的成員,並把隨身帶來的一份英國政府的五點建議草案交給了這個德國人。這五點建議是:
(1)英國政府保證;當德國的反對勢力由於採取行動而引起危機時,決不乘機在西線發動任何攻勢去造成德國在軍事上的不利地位。
(2)英國政府宣佈,她準備和一個對持久和平有信心的新德國政府合作,並且願意向它提供必要的財政援助。
(3)在沒有和法國政府協商以前,英國不能提出更進一步的保證。如果得到了法國的諒解,進一步的保證也就會有可能。
(4)如果法國也願意參加和平談判,最好也把德國反對勢力準備在國內採取行動的大致日期,事先通知法國。
(5)如果德國反對勢力希望西方國家採取一個能夠分散注意力的作戰行動,以使他們的行動更容易成功,英國政府準備在可能的範圍內滿足他們的要求。 [ 作者註:《德國的抵抗》,第158頁。 ]
裡特還寫道,如果認為英國人從一開始就不理睬德國的反對勢力,那麼簡直是一種神話,至少在&l;空談戰爭&r;階段是絕不可能的,就是在張伯倫的政府中也是不可能的。&rdo; [ 作者註:同上,第163頁。 ]
1939年9月3日,邱吉爾當上了英國的海軍大臣,在戰時內閣中獲得了一個席位。於是,他又故技重演,設計了各種旨在旁敲側擊的、分散性的行動。9月7日,他命令海軍參謀部準備一個&ldo;突入波羅的海&rdo;的計劃,並將它命名為&ldo;凱賽琳&rdo;,凱賽琳是俄國一位女皇的名字。邱吉爾說&ldo;俄國在我思想的背景之中&rdo; [ 作者註:《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卷第364頁。 ] 十天後,俄國人侵入波蘭,併吞並了波蘭的一半領上。 [ 作者註:關於這一事件,邱吉爾說 我對於他們是不抱任何幻想的,我知道他們只顧自已的私利而不會遵守道德。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卷第351頁。 ] 10月1日,邱吉爾又在廣播中說:&ldo;我不能向你們預言俄國的行動,那是一個藏在悶葫蘆裡的謎。&rdo; [ 作者註:同上,第1卷第353頁。 ] 事實上,只要你對蘇聯有關外交政策的書籍稍加研究,你就會發現,二十多年來,蘇聯的行動是沒有改變的:即在國內維持和平,而到國外去製造混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