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2 頁)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指導
j f c 富勒 [英國]
[出自《戰爭指導》]
一、 政治與戰爭
二、 戰爭計劃的命運
三、 迴避戰略
四、 消耗戰略
五、 機動性的再生
六、 國內防線的崩潰
一、 政治與戰爭
剛進入二十世紀時,不列顛帝國的邊界已成了一切海洋的海岸。美利堅合眾國也已發展成為世界強國;俄國儘管工業還很落後,但卻有巨大的潛在力量;而德法兩國已經是繁榮的帝國。他們與其他的歐洲國家一樣,都是好鬥的。他們之間的爭鬥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了。從1914年戰爭開始,到1918年戰爭結束時,除了美國以外,這些國家就象龐大的建築物一樣徹底倒塌了。英國破了產,法國流盡了鮮血,俄國和德國則處於革命的痛苦之中,奧匈帝國消失了,奧斯曼帝國被肢解了,義大利也已發狂,歐洲所有其他國家也都被燒焦‐‐整個時代都在烈火中燃燒。
政治家和軍事家們能夠預見到他們的爭鬥、詭計、陰謀和聯盟將把他們引到哪裡嗎?他們能加速戰爭嗎?這不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因為,即使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太複雜,難以解決,即使他們出於環境所迫,不可避免地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難道他們就不能吸取一點歷史教訓,採用一點別的手段來解決嗎?七十代以前,波里比亞斯曾這樣寫過:&ldo;雖然它是歷史,而且也僅僅是歷史。但它沒有把我們拖入到實際的危險之中,而是使我們的判斷成熟,幫助我們採取正確的觀點,無論遇到什麼危機或情形都是這樣。&rdo; [ 作者註:《波里比亞斯歷史》,第4卷第35頁。 ]
如果他們研究過克勞塞維茨的理論,他們也就不會不理解戰爭從屬於政治,戰爭的性質是從政治中生發出來的,&ldo;如果政治是崇高的和強大的,那麼戰爭也會是崇高的和強大的。&rdo;
如果戰爭只是侷限於兩個國家之間,象1870年的戰爭那樣,那麼,他們被此之間的問題也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1914年,問題就複雜多了,因為這是一場兩個同盟之間的鬥爭。兩個同盟加在一起,把大部分歐洲都囊括在內了。這就意味著這場戰爭將影響到整個歐洲大陸,而且如果要使戰爭的後果,也就是戰後的和平,對勝利者有利,那麼每個聯盟的成員國都有責任制定出一個共同的政策,指導他們走向既定的目標。如果不能這樣做,戰爭就會是一團糟,戰後的和平也只能是如此。
由於協約國比另一個同盟國‐‐德、奧兩個中歐國家 [ 作者註:8月2日,義大利宣佈中立,使三國同盟又回到了其原有的形式,即一個兩個國家的同盟。10月28日,土耳其加入到中歐方面,與此同時,日本於8月15日加入協約國。 ] 更複雜,而且還要進行外線作戰,所以要使所有的成員國都同意一種共同的政策是很難的,而只能接受一種公正的政策。但就兩個主要力量,即英、法兩國來說,絕不應該這樣。因為,自1904年以來,英法兩國有充裕的時間協商由積極的政治目標而支配的共同的政策。這也是和平的本性,對它們來說,建立和平是極有利可圖的。克勞塞維茨曾說過:&ldo;讓政治觀點服從於軍事觀點是違犯常識的,&rdo;因為,&ldo;政治是頭腦,戰爭只不過是工具。&rdo;但是在1914年8月,英法還沒有一個共同的政治觀點, [ 作者註:參見愛德華&iddot;格雷爵士的論述,見前一章。 ] 所以,軍事觀點就等於服從於真空,並立刻填滿了這個真空而成為唯一的觀點;換句話說,是手段壟斷了目的。
在整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