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3 頁)
到十月中旬,第四集團軍的先頭部隊(第十三軍)抵達卡盧加以東地區,其左翼逼近莫扎伊斯克。但在這時,第四集團軍的當面出現了俄國新部隊,他們甚至到處進攻,嚴重阻滯了德軍的行動。到十月十四日,第四集團軍的後方部隊完成了維亞茲馬包圍圈內的掃蕩行動,開始為東進而調整部署。第九集團軍被指令經爾熱夫向加里寧進軍,其意圖很可能是為了向前推進中央、北方兩個集團軍群的內翼部隊,同時援助那些進攻莫斯科的北翼部隊,切斷重要的莫斯科-列寧格勒鐵路線。但這又是一次分散而不是集中兵力的行動,要是把第三裝甲叢集放在克林與伏爾加大壩之間,倒可能更好一些。那樣,裝甲部隊就可以利用那座水庫大大逼近莫斯科,而第九集團軍的步兵就能跟北方集團軍群的南翼部隊建立聯絡。現在,第三裝甲叢集捲入了跟加里寧附近敵強大部隊的交戰,而不是儘可能迅速有力地向莫斯科北郊前進。
儘管如此,還是取得了很大成功。十月中旬,官兵們對前景感到樂觀。實際上,德軍向莫斯科的進軍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鉗形突擊獲得了意外的巨大成功。中央集團軍群發布的指令聲稱,俘虜了六十七萬三千人,繳獲了各種口徑的火炮三千五百門、坦克一千二百輛。據估計,有八個俄國集團軍‐‐包括七十三個步兵(騎兵)師、十三個裝甲師(旅)‐‐被殲滅。早在十月九日,德國新聞辦公室主任曾公開宣佈,東線已得到軍事解決,俄國被擊潰了。對於德國人民來說,這是特大喜訊。他們都欣然接受,信以為真。俄軍確實遭到慘重失敗,蘇聯政府將其辦公地點遷到莫斯科以東的五百六十英里遠的伏爾加河上的古比雪夫,雖然史達林與一個小小的參謀機構還留了下來。一百萬居民被遷出,工廠裡的工人拼命苦幹以使首都進入防禦狀態。
大致在這同時,南方集團軍群也取得了成功。它在馬裡烏波爾包圍了大批俄國部隊,其第十七、第六集團軍進展迅速。哈爾德十月八日日記裡有一段話很能說明問題。它說德軍自(六月二十二日)開戰以來,在東線的總損失是五十六萬四千七百二十七人,相當於參戰總兵力三百四十萬人的百分之十六點六一。同一天,哈爾德對於德軍奪取莫斯科的前景作了以下判斷:&ldo;敵人還要調來更多部隊保衛莫斯科‐‐特別是從北面。但是,從各地匆忙聚集起來的部隊並不足以排除德軍攻勢帶來的嚴重威脅。因此,只要指揮與天氣沒有問題,我們能成功地包圍莫斯科。&rdo;這種樂觀的看法在當時似乎並不過分,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後來還是證明過分了。
十月十四日,陸軍總部發出新指令,命令德軍將莫斯科緊緊包圍起來。第二裝甲集團軍將繞過莫斯科,從南面、東南和東面封鎖敵人的首都,而第四集團軍及第四裝甲叢集將在西面、西北和北面進行封鎖,並為機動部隊爾後向莫斯科以北及更遠地區的進攻作好準備工作。德軍對這些軍事行動所抱信心,可以從希特勒關于禁止接受莫斯科投降的指令中判斷出來希特勒拒絕接受莫斯科投降。參見1941年10月12日陸軍參謀總部作戰部儲存的&ldo;巴巴羅薩&rdo;作戰計劃檔案第3 卷:&ldo;元首再次決定,即使莫斯科提出投降也不接受。&rdo;當時作出這個決定的理由是:莫斯科的居民據料將逃往內地,俄國將陷入更大的混亂。。
集團軍群司令部在命令部隊按照它的指令包圍莫斯科時,對其右翼特別憂慮,因為南方集團軍群的左翼沒有根據安排向奧博揚前進,而是向更南的別爾哥羅德推進。結果,兩個集團軍群的內翼之間出現了一個大約五十英里寬的缺口,人們完全有理由擔心敵人會利用這一缺口。因此,中央集團軍群決定使用現正在布良斯克脫離戰鬥的第二集團軍來保護第二裝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