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2/2 頁)
同時又謹慎地指出:&ldo;為順利進行這場戰爭,最好不要對英進行大規模的空戰,除非獲得合適的基地和擁有遂行此任務的強大力量。&rdo;
很顯然,只要堅持這種觀點,就可能一事無成,特別是德國空軍若要從德國北部基地出發對英國發起空中攻擊還要對付巨大的困難。只有在德國勝利地結束西線攻勢之後,形勢才會根本改觀。
希特勒鄭重指出德國不利的地理位置,以此來解釋進攻荷蘭、比利時及法國的必要性。要想有效地開展空戰及潛艇戰,這些國家的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潛艇和飛機都要經過遠徵才能進入戰鬥。一旦荷蘭、比利時以及法國北部沿海部分地區處在德國控制之下,德國在與英國交戰時的處境就會大大改善。在關於如何實施作戰的第六號指令中有一段重要的話,十一月二十九日希特勒再次強調指出,打敗德國主要敵人英國的最好的辦法是切斷其補給線,破壞其生產。假若德國陸軍能奪取並佔領英吉利海峽沿岸部分地區,那麼海、空軍就很可能完成這項任務。這段話再次強調了對英作戰的根本思想:只要完全切斷了英國的補給線就能瓦解其抵抗意志。
就德國作戰計劃及其付諸實施的日期開會進行的討論,很清楚地反映德國在一九三九年進入戰爭時對於如何進行這場戰爭沒有明確的設想。當英國一拒絕希特勒於一九三九年秋進攻波蘭結束後提出的和平倡議,希特勒就感到有必要進一步明確顯示德國的力量,以使英國醒悟過來,促使其簽訂和約並預設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這種力量的顯示就是要在軍事上打敗在歐洲的西方盟軍。希特勒認為,這樣一來,戰爭就會宣告結束。德國又沒有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來說明如何進行這種顯示。儘管如此,希特勒仍深信只要德國的力量一顯示,英國就會醒悟過來。事實證明,他錯了。儘管英國在歐洲大陸被打敗,它的盟國也被打敗,但它仍不準備善罷干休。德國在波蘭、挪威及法國的勝利也無濟幹事,所以最後只能專門對英國本土直接發動進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