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一章 大戰無殤(下)(第2/3 頁)
一併押解到南方去。
之所以不同,則是因為高句麗人在搶掠上的作為和回鶻人不同,回鶻人一來,所到之處,無不村毀人亡,甚至有不少回鶻人將大唐的子民掠了去吃,稱為兩腳羊!可以說,回鶻人是燒殺搶掠無所顧忌的,而高句麗人雖然也搶掠,但基本上在不用傷人的時候,只要大唐百姓不抵抗,也都能做到不傷人,甚至有時候還會給大唐百姓留下一些底子,讓他們能過了一冬去。他們這麼做,並不是心存了什麼善念,而是他們比回鶻人接觸到更多的中原華夏文化,在隋前,就是名義上的中原屬國,因此也深知養肥了再一刀一刀慢慢割,不能竭澤而漁的道理。
但不管如何,總歸是事實上很少主動的殺人,至於間接而死的,也不是其主觀上要殺人造成,因此在罪過上,比之於回鶻人要輕了許多,所以朝廷對他們的容忍度也就高了許多,畢竟,現在勞動力還是珍貴的,將其貶為奴隸去幹活,總好過殺了浪費勞力許多。
這些高句麗人都將打散了送到各州先去改造,過個年餘,若能安心幹活了,則將會送一部分人到北方草原上去搞建設,還有一部分人要送到建南之南那如今已經被皇帝命名為元洲的大陸上去墾荒,那個大陸上雖然也有人,但都是以部族為單位,沒有國家,沒有君王,大唐只要在其上實行有效的統治,不去侵犯土著的利益,等到時間一長,土著人和大唐子民接觸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會融入進來,這是個時間的過程,不需要武力,用的就是以文化之,以食惑之,以衣導之。
然而,高句麗之戰才結束,餘震還未平息,突然又傳來南詔被平,南詔之地被其餘五詔給瓜分了,南詔王也被梟首示眾的訊息,而五詔在聯合起來滅了南詔之後,正式上表朝廷,奏請天子派唐軍到五詔之地駐防,而五詔的本土兵願意聽從朝廷的調派,到任何一地去戍邊,聽從大唐將領的號令。這等於就是五詔之地正式的併入了大唐的管轄之下,而不是原先的只有州之名,州內大小事務全是由六詔的人自己來管理了。
就在真臘和安息聽了訊息惴惴不安的時候,南詔被平才不過剛過去月餘,突然又傳來訊息,吐蕃爆發了一場宮廷內亂,贊譜被殺,祿東贊也沒逃一死,奪了位的新任贊譜所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上表大唐天子,請求將吐蕃分為五州,這五州的劃分就以五大部族為根據,各州使君請求朝廷委派,而吐蕃贊譜和五大部族的首領,寧願到天子所指定的任何一地去定居,不再管理本部族之事。
這個訊息比起唐滅高句麗還要驚人,吐蕃那是敢跟大唐叫板的地區強國啊?怎麼說降就降了?還是自己要求降的。要知道,高句麗強則強矣,卻是不敢學吐蕃的樣子,陳兵於境來威脅朝廷的,畢竟在名義上,高句麗還是中原屬國,只是不納貢,不朝君而已。而吐蕃贊普呢,則是不管人前人後,都是以自己和唐天子平起平坐而自居的呢。
尤其是對於真臘來說,這無疑就是滅頂之災,它之所以也敢不鳥大唐,就是因為其北邊有個吐蕃隔著大唐,有吐蕃人在那擋著,只要他真臘不把事情搞大,大唐也拿他沒得辦法,現在好了,南詔被滅,林邑看來也是不保,上次大唐十幾艘的大樓船在那唐林港上一停,林邑人就已經嚇破了膽了,林邑是沒有縱深的,它就是沿著海岸線,西邊以長山為界的那麼狹長的一條,而且林邑的大城又都緊臨著大洋,大唐的樓船一來,只有捱打的份,毫無險要可守。
是的,林邑以前就仗著雨林可以阻擋得了唐軍的步伐,但是現在呢,人家根本不需要從陸上來行軍,一艘樓船運三千兵,十幾艘就是近五萬兵,一人一口唾沫的話,林邑那區區兩萬兵根本不夠淹的。雨林是阻隔了大唐陸上來犯之路線,但同樣也阻隔了他林邑自己援軍的行程,漫長的海岸線上,誰知道唐軍會出現在哪個城外?這仗還怎麼打呀?這險還怎麼守哇?根本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