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一章 大戰無殤(下)(第1/3 頁)
一千多人,按理沒那麼容易攻進去,但羅朋全他們以有心算無心,又有東平運來的鋼駑,高句麗王的護衛還沒圍上來,一通亂射就倒下不少,又有那上好的鋼刀在身,哪裡是那些高句麗人的生鐵刀甚至是青銅刀劍能硬磕的?一磕,羅朋全他們這邊的鋼刀完好無損,最多就崩個米粒大的小口,而高句麗人的刀呢,則是應聲而折!
就連高句麗王廷守衛的箭支,基本都是以石矢為主,能有一兩支由頭目所射出的是青銅的就算不錯了,這樣的箭支的殺傷力,在羅朋全和皮三等人早有準備的穿了輕鎧的防衛下,頂多只能入肉一兩分,這麼點傷,對羅朋全來說算不了什麼,對皮三這些以前混在碼頭上的遊俠兒來說就更是家常便飯。
結果,很是容易的,就這麼把高句麗王給拿下了。皮三和羅朋全的一千多人,只折損了百餘,另有百餘因為以少敵多,力竭而被擒了,但當皮三和羅朋全一左一右的押解著高句麗王出現的時候,那百餘人也就被放了,誰敢不放?那駕在高句麗王脖子上已經壓出血痕的鋼刀不是開玩笑的!
此役,大唐二十萬兵,真正的大戰時間,不過是兩個多月,剩下的時間,就是貫徹了王況制定的,要將落水狗徹底的打倒這一策略,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才算是把高句麗那些零散的抵抗力量給收拾幹鏡,而大唐兵士,折損不過萬餘,傷三萬不到。沒有動用到河北各州縣的物資,也沒徵調河北民眾來當民夫,更沒有傷到民眾的一樹一苗。所有的物資,除了當地捐獻的外,其餘全是從長安和洛陽等各地的庫場中運來。
捐獻也是自願的,官府甚至連一句話都沒說,一張佈告都沒貼,全是當地百姓聽說要打高句麗後自發的踴躍捐獻,尤其是那些富戶更是積極。不是說富貴人家比普通百姓的覺悟高,而是每次如果高句麗人南下的時候,他們是首當其衝的遭殃的那一部分,只有從他們身上搶掠不到什麼東西了,高句麗人才會將目光轉向貧戶,因此這些富戶們當然希望能一次盡其功,將高句麗拿下,從此永絕後顧之憂。
高句麗人算得很精,他們以為只搶富戶不搶或者少搶貧戶,就能得到貧戶的擁戴,貧戶對他們也不會有多大的仇恨。但他們卻是忘了,每一次的搶掠,幾乎都是在秋收之時,他們縱馬狂奔,絲毫不會去考慮到馬蹄下的是不是莊稼。
而貧戶除了莊稼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別看高句麗人只搶富戶,但富戶怎麼樣也能捱過一冬去,而貧戶呢,則有不少人直接的斷了糧,許多人在冬天就那麼被活活餓死,凍死。因此,實際上,富戶對高句麗的仇那是劫財之仇,而貧戶對高句人的仇則是生死大仇,不死不休的。
因此,富戶踴躍捐獻錢糧皮襖,貧戶沒錢沒糧,捐獻不了,他們心也淳樸,想著,兵士大冬天的都要上陣殺敵,風餐露宿的,我等就窩在家中等也不是個事呀,於是就都自發的去幫富戶們押運物資北上,甚至有些壯年漢子,到了軍中就賴著不走了,只求能上陣殺敵,一報自己阿爹或者阿孃,或者兄弟,或者姐妹,或者兒女的生死大仇,他們也不求要軍功,只要能手刃仇人,以慰親人在天之靈就夠了。
最後還是秦瓊以他的聲望才將這些人都勸了回去,但這也讓前方的將士得知百姓自發的支援後,士氣大震,這些將士裡,除了建州水軍是自南往北來的外,其餘的將士基本都是河北子弟,他們明白,自己是在為河北今後的安定而戰!一方是士氣大亂,一方是士氣大震,天時上,高句麗人喪失了優勢,地利上,又因為被分割成幾大塊而蕩然無存。
對付高句麗,唐軍並沒有對付回鶻人那樣的趕淨殺絕,對回鶻人,不管男女老幼,只要不降,就一個字,殺,全家不留!而對付高句麗人,則不管你降或不降,只要你不抵抗,哪怕你眼睛裡燃燒著熊熊大火,那也不鳥你,綁了就是,投入俘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