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1/3 頁)
皇帝訝異地瞪大眼睛,臉上的神色瞬息萬變,最終凝結成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ldo;武元衡的眼光不錯,替朕挑選了一個絕佳的解謎之人。&rdo;
&ldo;替您?&rdo;
&ldo;事已至此,朕便將來龍去脈統統告訴你吧。&rdo;皇帝笑得越發怪異,&ldo;其實&l;真蘭亭現&r;的離合詩並非武相公所寫,他是從朕這裡得來的。&rdo;
原來是在半年前的某一天,皇帝突然從御案上發現了這首詩,夾在一堆奏表中。詩的內容晦澀難測,起初皇帝未太在意,但自己的案頭上莫名其妙地出現一樣來歷不明的東西,還是令皇帝感到非常不安。當時吐突承璀尚未回京,皇帝便命內侍省暗查了幾個月,始終沒有結果。不得已之下,皇帝將詩交給了武元衡,希望他能有所突破。
武元衡接下了這個任務,與皇帝約法三章,在破案期間皇帝不得幹預不可催促。皇帝允諾。時間一天天過去,淮西戰事吃緊,就在皇帝幾乎要把此事徹底拋到腦後時,王承宗訴武元衡受賄的奏章遞到皇帝手中。其中提到的金縷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他記得那首詩中提到過金縷子,隱約感到其中存在關聯。皇帝沒有詢問武元衡,一則答應過不多加干涉;二則也不願流露出對武元衡的懷疑。皇帝將最大的信任給予了武元衡,等待他有朝一日送來謎底。
然而,他等來的是武元衡的死訊。
裴玄靜說:&ldo;陛下雖然沒有明著催促武相公,還是給了他暗示的吧。&rdo;
皇帝預設了。不就是在司天臺監李素看到&ldo;長星入太微,尾至軒轅&rdo;天象的第二天,皇帝讓武元衡把親自臨摹的王羲之《喪亂帖》送到裴府嗎?
武元衡看懂了皇帝的暗示,也預感到自己的時間可能不多了。於是他在那次拜訪裴府時,當機立斷挑選了裴玄靜繼續解謎。出於慎重,武元衡還給裴玄靜設定了一系列考驗,讓她在接近謎題本身之前就需要排除萬難。他肯定認為,如果裴玄靜連謎題都識別不出,也就根本不配去解謎了。
皇帝說:&ldo;刺殺案發太突然,武愛卿沒來得及把他的安排告知朕。但當朕得知他將金縷瓶遺贈給你時,聯想你的身份背景,便知再無其他人選比你更合適託付此謎了。朕還特意安排了吐突承璀暗中助你。&rdo;
&ldo;不是阻撓嗎?&rdo;
皇帝微笑,&ldo;娘子回想一下整個過程,便知吐突承璀的惡形惡狀都只是表面上的。吐突承璀為人驕橫小氣,娘子就別太計較他的態度了。其實吐突承璀對內情一無所知,他只是絕對聽從朕的吩咐。&rdo;
&ldo;陛下的吩咐是不是‐‐除掉所有知道或者可能知道內情的人?&rdo;
&ldo;娘子是這麼想的嗎?&rdo;皇帝冷冰冰地反問道,&ldo;那娘子為什麼來見朕,難道你不怕死嗎?&rdo;
這張臉上的標緻和殘忍又一次達到驚人的和諧,裴玄靜垂下雙眸,不願再看。
她承認:&ldo;我怕。我也想過放棄。當我越是接近謎底的時候,恐懼感就越是鮮明,幾乎令我難以承受。&rdo;
&ldo;但你還是來了?為什麼?&rdo;
&ldo;因為我想知道謎底。而且我相信,沒有陛下的幫助,我永遠也解不開這個謎。&rdo;
皇帝微微挑起劍眉,&ldo;你還真是……執拗。&rdo;
&ldo;我是。&rdo;裴玄靜抬起頭來,&ldo;所以陛下,我的推測沒錯,對嗎?現存於世的《蘭亭序》的確是太宗皇帝一手炮製的。他以王羲之《蘭亭序》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