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安祿山反了(第2/3 頁)
為了鼓舞唐軍計程車氣,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他下達詔書,將責任歸咎於封常清,並將其貶謫為平民,派遣到駐守陝州的高仙芝麾下效力;另一方面,他又鄭重宣告天下,自己即將親自出徵,前往陝州前線監督戰事。
李隆基剛剛在長安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高仙芝就在封常清的勸說下,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陝州,率領軍隊向西撤退,一路直退到了潼關。
實際上,如果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叛軍多數都是騎兵,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經歷過無數次戰鬥,如狼似虎,可以說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相比之下,高仙芝所率領的部隊大多數是步兵,而且其中大部分士兵都是新招募的普通百姓。在這種雙方兵源素質存在巨大差距、裝備也有所不同的情況下,高仙芝選擇退守潼關,避免與叛軍進行野戰,無疑是最為明智的決策。
然而,對於高仙芝來說非常明智的舉動,在唐玄宗眼中卻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這個時候的李隆基,最為害怕的事情莫過於戰敗後計程車氣低落,甚至一敗塗地,因為這會嚴重損害他英明神武的形象、對於張明轉世的李隆基來說不允許失敗。沒有想到,高仙芝竟然直接放棄防守陝州。可想而知,如果這件事傳揚開來,將會產生多麼惡劣的影響!這不就相當於直接打了玄宗的臉嗎?
因此,玄宗對於此事的態度是異常憤怒!盛怒之下,他立即下達旨意給監軍太監邊令誠,命令邊令誠在潼關前線處決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
在處決了高仙芝、封常清之後,玄宗為了穩定軍心,緊接著又頒佈了一道聖旨,再度強調自己將親自出徵,要親手鏟除安祿山這個亂臣賊子!
然而,此刻前線已無統兵之大將可用。
難道要讓年逾古稀的唐玄宗親自統領大軍與叛軍交戰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且不說唐玄宗的腦力難以勝任,單是他那衰老的身軀也無法承受如此勞頓。
於是,當玄宗第二次表明自己要御駕親征時,滿朝文武都將目光聚焦到了當時賦閒於長安的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身上。
聽說皇帝有可能要徵召自己,哥舒翰心裡一沉:這哪是什麼美差啊?分明就是個送死的活計!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堅決推辭,表示自己無法勝任這個任務。
玄宗聽到哥舒翰竟然不肯接下這個重任,心中不禁有些不滿:哼,難道你個老傢伙真的打算讓朕親自出徵不成?
為了讓哥舒翰立刻出馬掛帥出征,唐玄宗想出一個辦法——派楊國忠前去勸說。楊國忠雖然心有不願,但也不敢違抗聖命,只得硬著頭皮前往。
經過眾人苦口婆心地勸說,哥舒翰終於勉強答應了下來。然而,在出徵之前,他還是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關於前線戰事的一切決策,都必須由自己做主,玄宗和朝廷不得干涉。
玄宗急於讓哥舒翰儘快出征平叛,當下便滿口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公元 755 年底。此時的哥舒翰已經年老體衰,甚至連走路都有些困難。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帶著從河西、隴右調回來的八萬唐軍,艱難地趕赴潼關,與高仙芝留下的十萬唐軍會合。此後,他們憑藉潼關天險,與十幾萬叛軍展開了一場長達半年之久的對峙。
在哥舒翰與叛軍主力對峙期間,安祿山的後院竟然起火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安祿山之前的進展實在太快,河北地區的許多州縣都還未來得及派自己的心腹去接管。於是,當叛軍主力南下之後,許多河北州縣的官員們便紛紛重新打起了大唐的旗幟,表示要效忠於朝廷。
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書法家顏真卿了。當時,他擔任著平原太守一職,與他的堂兄顏杲卿一起,先是假意投降了安祿山,但等叛軍主力離開後,他們立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