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盛事(第1/1 頁)
十月初八清早,各州州城的百姓發現,一群衣裳簇新的半大孩子揹著個大布包,手裡抱著一小摞滿是文字的紙張,從才開不久的官辦育孤堂裡出來,湧入大街小巷。
這年頭失去父母或被拋棄的孩子很多,原先的吳朝並沒有公辦的慈善機構,但各地世族大戶為了彰顯仁善名聲,會出資開一些小型的育孤堂,南陽州的育孤堂便全是由秦家開的。
不過這種育孤堂能力有限,而且常有藉此掩飾幹人口買賣勾當的,不是所有大戶都如秦家這般,純為了救濟孤兒做好事。
確定禪位一事後,等待的半年時間裡,秦家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其中就包括了在各個州城選址建造育孤堂和學堂。
育孤堂在復國當日即十月初一同步開放,開始接納周遭孤兒。學堂雖也建好了,但因師資不到位,還有招生宣傳排課等等都要時間,要到明年一月才開學。
十月初六,首期大秦報定稿,送往由各地由秦家情報機構改制成的大秦出版社分社,各分社的雕版師傅將準備好的活字組合好,全力開始印製。
秦儀君可以直接找祖國購買最先進高檔的印表機,但出版社不再是從前隱藏頗深的情報機構,這種技術跨越過多的大傢伙拿出來訊息瞞不住,而且過多幹涉反而會讓這個世界的技術停滯不前。
路要一步一步走,所以大秦報還是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印製的。
十月初七,被接收到育孤堂的孩子們領到了簇新的衣裳,年紀大些懂事的孩子還領到一個大布包,並學了幾句叫賣的話語。
這幾天在育孤堂吃飽穿暖的孩子們,早把這裡當成了新家。
一聽去賣這報紙每天還有十文工錢拿,沒領到大布包的都爭搶著說要去,不過都被管事的拒了,只說長大了才能出去掙錢,年齡小的以後還有其他可以在育孤堂裡做的活兒。
年齡太小的孩子出去賣報,若被搶錢欺負了都跑不掉,大孩子有點還手之力還能逃走。
至於賣了報自己昧下銀錢逃走的情況,可能會出現,但只要不太蠢,都知道百多文錢和長遠的飽暖收入該選哪個。
各州城的十月初八從清晨起,報童們清亮的叫賣聲便此起彼伏,響徹街頭巷尾。
“賣報賣報,一文錢一份!曆法改革,今天是大秦歷一四三二年十月初八!”
“大秦朝廷官報,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一份只賣一文錢!”
“大秦報首期徵文,優勝者朝廷為其著書立說!”
……
這樣新奇的東西,那麼大一張寫滿字的紙只要一文錢,還是朝廷親發的,但凡識字的人都會掏出銅板買上一份。
州城有足夠多的報童幫忙叫賣,但其他的城村還沒普及育孤堂,便只能由出版社安排人運去售賣。
好在是月刊,時效長來得及。
不過秦儀君低估了時下商戶的敏銳度,從第一天起,就有州城走商的大批次購買
一份報紙,在分處兩級的商戶和讀書人之間掀起了狂潮。
技術拍賣會是所有商戶的盛事,而主題徵文是所有讀書人的盛事!
“子厚……子厚!你快看!”
傍晚,高昂洪亮的叫喊打破了一室寧靜。
張載張子厚手下穩穩地寫完幾個字,才放下毛筆,抬頭看向手裡揚著幾張大紙,冒冒失失跑進來的老友。
真奇妙,在另一個世界是二程表叔的張載,這個世界竟和朱熹成了同窗,還比朱熹活得久。
兩人曾是好友,同在翠華書院任教,只是後來因觀念分歧,張載離開了翠華書院,回到老家淮州,時年六十九的張載如今正在淮州城外的譚淵書院繼續做教習先生。
:()穿越:祖國助我成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