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南陽諸葛(第1/3 頁)
襄陽的一處宅院之中,一個十二三歲模樣的少女從房間裡走了出來,手裡拿著一份竹簡。
穿著一件淡綠色的長衫,扎著一個小辮,柳眉桃目。
雖然年幼,但是身上卻帶著一股書香氣質。
出了房門,來到一棵大樹下,少女坐著將竹簡展開,看的入迷。
不知過了多久,一名身穿灰白華服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看見少女,便笑呵呵的道:“月英,又在看什麼書啊?”
被叫做月英的少女聞言,連忙把竹簡收起來,別到背後。
“父……父親。”
黃月英怯生生的叫道,生怕黃承彥看到她手裡的竹簡,覺得自己又在讀閒書。
前幾日她聽聞在南陽有個年輕人為當地百姓寫了一本有關農時的書,她一時好奇,便找人借來一卷。
這世道許多人為了做官,都學得儒家學說。
卻是少有人會關心民生。
看到黃月英的樣子,黃承彥已經瞭然,不過並沒有發作。
而是面露慈愛的笑道:“月英啊,昨日為父見了你姨夫,他說有一門好親事要介紹給你。
你也十二歲了,該當找個夫婿,以免我與你孃親整日為你操心。”
在西周時期,《周禮》中提到,男性30歲、女性20歲為宜婚年齡。
而到了春秋戰國,女子十五歲便可婚嫁。
越王勾踐甚至推出法令,女子十五歲可婚配。
到了秦朝,這個標準又降低了,變為十三歲,且以身高為標杆。
只要達到六尺(1.38米)的女子,便可以出嫁。
現如今的漢朝,最小的記錄出嫁的女子就只有六歲。
這名六歲的女子,便是西漢時期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上官氏。
不過黃承彥的話剛說完,黃月英便撥浪鼓似得搖了搖頭。
“我不要!”
她也曾想過未來的如意郎君,應該是一個才高八斗的俊秀才子。
遇到他時,該是穿著一身白衣,風度翩翩,文采飛揚的那種。
兩人會相識,琴瑟和鳴,吟詩作賦,順便做些有利於民生的發明。
據說荊州百姓現在所使用的水車,便是在晉陽的馬冏所發明的。
這水車出現以後,百姓灌溉田地便方便了許多。
她也曾去看過,感嘆於那馬冏的神工巧技。
“為何?”黃承彥沒想的黃月英這麼抗拒,語氣又嚴了幾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今我黃家立足荊州,多虧了你姨夫的照顧。
你若不嫁,我如何與劉景升交代?
再說那張益德,也是當世的豪傑。
雖然是一介武夫,卻也懂得書畫,乃文武全才,不會虧了你。”
“不嫁,就是不嫁!”
黃月英眼眶微紅,轉身跑了出去。
‘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不問我的意見便將我送了出去,你自己怎麼不嫁。’
心中吐槽,黃月英跑出了黃府。
黃承彥背過身搖了搖頭,他其實也不願意自家女兒嫁給那個粗蠻武夫。
就算是武夫,也該是像呂布那種頂天立地的真豪傑。
只是劉荊州以親族之情來說他,自己又不好推辭。
“哎,還是等她回來,在好好勸一勸吧。”
黃承彥嘆了口氣,轉身進入府內。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黃月英這一天出去後就再也沒回來。
為了躲避這門親事,她直接離家出走。
……
晚間的田間小道上,四周一片寂靜,除了偶爾傳來的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