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內部矛盾(第3/5 頁)
陳教授說道:“我理解你們想要加快研究進度的心情,但我們也要確保合作是對團隊有益的,不能為了速度而犧牲質量和獨立性。”
透過與成員們的逐一交流,陳教授逐漸找到了矛盾的根源所在。
原來,支援合作的成員主要是看到了團隊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希望透過合作來快速解決問題;而反對合作的成員則更注重團隊的長遠發展和獨立性,擔心合作會帶來不可控的風險。
陳教授意識到,要解決矛盾,必須要讓雙方都看到彼此的合理性,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重新召開的會議上,陳教授首先總結了之前與成員們交流的情況,然後說道:“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團隊好,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我們不能片面地強調速度或者獨立性,而是要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
接著,陳教授提出了一個新的合作方案框架,在這個框架中,既明確了團隊在合作中的主導地位和獨立性,又充分利用了合作機構的技術和資源優勢。
“大家看看這個方案,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陳教授問道。
成員們開始認真地研究這個方案,經過一番討論,大家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轉變。
支援合作的成員開始意識到,保證獨立性的重要性;而反對合作的成員也看到了合力合作帶來的潛在好處。
“這個方案似乎比之前的想法更周全,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位成員說道。
“沒錯,我們可以在一些細節上再進行討論和調整。”另一位成員表示同意。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團隊成員們不再像之前那樣充滿敵意和對抗,而是開始共同探討如何完善這個合作方案。
經過幾天的努力,終於制定出了一個令大家都比較滿意的合作方案。
“雖然這個方案不是完美的,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應該是一個比較可行的選擇。”陳教授說道。
“只要我們在合作過程中保持警惕,不斷調整和最佳化,應該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一位成員說道。
隨著合作方案的確定,團隊內部的矛盾終於得到了緩解,大家又重新團結起來,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與合作機構進行正式談判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合作機構對團隊提出的方案表示不滿,認為其中的一些條款過於苛刻,對他們的利益保障不足。
“這可怎麼辦?我們好不容易達成了內部共識,現在合作機構又不同意。”一位成員有些沮喪地說道。
“別灰心,這是談判過程中常見的情況。我們可以與他們進一步溝通和協商,爭取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陳教授鼓勵大家。
,!
於是,團隊成員們又投入到了與合作機構的艱苦談判中。
在談判桌上,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我們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你們不能再提出更多的要求。”團隊成員說道。
“如果按照你們的方案,我們的風險太大,無法接受。”合作機構回應道。
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團隊成員們的心情也變得沉重起來。
“難道這次合作又要泡湯了?”有人開始懷疑。
陳教授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既滿足了合作機構的部分需求,又沒有損害團隊的核心利益。
經過多輪的談判和協商,雙方終於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這真是不容易啊,但總算看到了希望。”一位成員感慨地說道。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敲定,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在準備正式簽訂合作協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