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永恆的旋律(第1/2 頁)
“共築藝術之巢”的事蹟如同一首激昂的交響曲,在社會的大舞臺上持續奏響,小孫女和李明則如同不知疲倦的指揮家,引領著這場充滿愛與希望的藝術盛宴。
隨著鄉村學校藝術教育的成功範例傳播開來,更多偏遠地區的學校紛紛向他們發出了求助的訊號。小孫女和李明深知責任重大,他們決定將藝術教育的火種播撒得更遠更廣。
在一個偏遠的山區,有一所小學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學校的教學條件極為簡陋,孩子們甚至沒有一本像樣的美術課本。小孫女和李明帶領團隊來到這裡,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倍感心酸。
“我們一定要改變這裡的狀況,讓孩子們也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小孫女堅定地說道。
他們首先著手改善教學設施,為學校捐贈了畫筆、顏料、畫紙等各類藝術用品。然而,新的問題很快出現了。由於山區交通不便,這些物資的運輸成了大難題。
“道路崎嶇,貨車進不來,這可怎麼辦?”負責運輸的工作人員著急地說道。
李明思索片刻後說道:“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大家一起想辦法。”
最終,他們決定採用人力搬運的方式,將物資一點一點地運進學校。團隊成員們和當地的村民齊心協力,在陡峭的山路上艱難前行。
“加油,就快到了!”大家互相鼓勵著。
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肩膀被重物壓得紅腫,但沒有人抱怨,沒有人放棄。經過幾天的努力,物資終於全部運達學校。孩子們看到嶄新的畫筆和顏料,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接下來,他們開始為孩子們制定教學計劃。但由於山區孩子的基礎薄弱,對藝術的認知幾乎為零,教學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
“老師,我不會畫。”一個孩子拿著畫筆,怯生生地說道。
小孫女微笑著蹲下身子,耐心地引導:“沒關係,寶貝,你先試著畫你心中所想的東西,哪怕是一朵小花、一隻小鳥。”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藝術,小孫女和李明還組織了戶外寫生活動。他們帶著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看,那座山多像一個巨人!”一個孩子興奮地喊道。
“還有那朵雲,像不像一隻?”另一個孩子接著說。
在小孫女和李明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逐漸放開了手腳,開始大膽地用畫筆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他們發現有個叫小林的孩子具有極高的藝術天賦,但由於家庭貧困,他常常面臨輟學的危機。
“不能讓這樣的好苗子失去學習的機會。”李明說道。
他們決定為小林提供資助,確保他能夠繼續學業。同時,還為他安排了專門的輔導課程,幫助他提升藝術水平。
小林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刻苦練習。他的作品越來越出色,在學校的展覽中多次獲得好評。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藝術水平逐漸提高,學校裡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氛圍。他們的作品雖然略顯稚嫩,但充滿了童真和對生活的熱愛。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襲擊了這個山區。暴雨引發的泥石流沖毀了道路和部分校舍,剛剛建立起來的藝術教室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壞。
“這可怎麼辦?孩子們的學習不能中斷啊!”學校的校長憂心忡忡。
小孫女和李明迅速組織救援和重建工作。他們一方面聯絡社會各界尋求幫助,另一方面帶領團隊和當地居民一起清理廢墟,重建校園。
“大家加把勁,我們一定能讓學校儘快恢復正常!”李明喊道。
在重建的過程中,資金成為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