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護:&ldo;在戰事發生中,很難確定誰開的第一槍,這個責任便屬誰的問題,義大利打算譴責
衝突的任何一方。&rdo;最後會議僅透過了一份宣言,指責日本在華行動違反了《九國公約》
,建議日本停止軍事行動,但只是一紙空文,毫無任何制止日本侵略的措施。所以當時汪
精衛對抗戰的悲觀看法並不太離譜,中國抗戰勝利不過是趕上運氣好的險勝,在1937
年的時候,誰又能預測到八年後中國會沾美蘇之光成為戰勝國呢?
汪精衛還有一些話不便公開講,他私下說:別看現在全國一致高喊&ldo;徹底抗戰,犧牲到底
&rdo;的口號,實際上真的準備為國家犧牲的人能有百分之幾?大部分人嘴上高喊犧牲,但他
們內心裡犧牲的概念是讓別人去犧牲,而並不是自己犧牲。為什麼大部分人不肯講出不願
犧牲的老實話?是因為他們害怕賣國的罪名,害怕承擔亡國的責任。中國後來抗戰的結果
,的確應驗了汪精衛的分析,大多數人都以保全身家性命為第一目標,真正勇於流血犧牲
的人是極少數。
中華文化的特徵之一就是&ldo;不準投降&rdo;,中國人可以原諒臨陣脫逃的逃兵,卻絕不原諒向
敵人投降的降兵,這與西方國家正好相反。在西方國家中可以原諒向敵人投降的降兵,卻
絕不原諒臨陣脫逃的逃兵。西方人認為在無力抵抗的情況下向敵人繳槍投降,也算盡到了
軍人的責任,不算什麼可恥之事。而臨陣脫逃則是逃避軍人的責任,是軍人最大的恥辱。
二次大戰中西方戰場上降兵很多,逃兵卻很少;而中國戰場上降兵很少,逃兵卻很多,這
也反映出東西文化的差別。
蔣介石也明白中國不可能打敗日本,只有藉助第三國的軍事力量對抗日本。但藉助外國軍
隊打日本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步棋,這就是所謂的&ldo;引虎趕狼&rdo;,外國軍隊不會無償幫助中
國打仗,其索要的代價可能也非常高昂。後來蘇聯出兵東三省幫中國趕走了日本人,但作
為代價中國不得不將外蒙古交給蘇聯,外蒙古獨立也正是蔣介石藉助第三國抗日所付出的
代價。
現在看來,中國和日本主和派的下場都不妙,在日本,主和的犬養毅首相被殺,後來還陸
續有多位主和派高官被殺;在中國,主和的汪精衛被刺幾乎喪命,主和派的唐有壬等人也
遭暗殺。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於一個高官來說,做少數的主和派要比做多數的主戰派需要
更大的勇氣。因為主戰派高官們號召別人流血犧牲,自己並不需要直接上戰場,並沒有什
麼生命危險,而做主和派卻要冒被狂熱主義者暗殺的生命危險。
日本在戰爭時,也是一片主戰的狂熱叫囂,但主戰派儘管主張戰爭,卻不能保證戰爭的勝
利。日本戰敗遭到割地賠款的苛刻制裁後,主和派方得以&ldo;平反&rdo;。人們才開始後悔當時
沒有聽從主和派的勸告,才開始批判當年那些不負責任的主戰言論。由於中國有幸成為戰
勝國,現在我們可以輕鬆地批評當年主和派的賣國求榮,可是我們如果理解當時主張和解
妥協甚至要冒生命危險的話,我們也許就不會輕易批評他們主和是為了賣國求榮了。
第三部分之三:和平運動的開始
蘆溝橋事變後,日軍向中國發動了全面進攻,但這種進攻又顯得毫無戰略章法,不禁使人
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