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5 頁)
以徵和為年號,表明武帝此時已有轉變內外政策之意。]�
夏,巫蠱禍始起。�
[上居建章宮,見一男子帶劍入龍華門,疑刺客,命收之。男子捐劍走,逐之弗獲。上怒,斬門候。上疑以為奸鬼為祟,疑為巫蠱。�
丞相公孫賀夫人衛君孺,衛皇后之娣。賀子敬聲為太僕,驕奢無法,擅移北軍錢千九百萬,下獄。是時詔捕陽陵大俠朱安世。賀請上逐捕安世以贖敬聲,上許之。果捕得安世。�
安世入獄,笑曰:“丞相滅族矣。”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使王當馳道埋儡人,詛上,有惡言”。上令案驗之。]�
冬11月,發三輔騎士搜上林,閉長安城門大索。戒嚴十一日。�
大搜上林苑刺客,又搜長安城。(公孫敖)坐妻為巫蠱,族。�
[發生在武帝晚年的巫蠱案,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巫蠱之禍起於武帝徵和元年十一月,整個事件可分為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以丞相公孫賀父子下獄死為標誌。事件的起因是當時詔捕京師大俠朱安世不能得,賀自請逐捕安世為其子敬聲贖罪,安世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武帝女)私通,及使巫祭祠祝詛,並在甘泉當馳道埋偶人,公孫賀因而被族滅。第二階段是整個事件的高潮,釀成了戾太子、衛皇后母子的悲劇。徵和二年,江充等至太子宮掘蠱,得桐木人。少傅石德懼誅,勸太子收捕江充等。太子發兵斬充,與丞相劉屈氂大戰長安城中五日,最後敗亡被殺。第三階段主要以丞相劉屈氂腰斬而告終。徵和三年,劉屈氂坐謀立昌邑王及使巫祝詛,腰斬東市。此後巫蠱案雖時有餘波微瀾,然均無關宏旨。�
巫蠱之禍延綿數年,牽連死者有戾太子、衛皇后,公孫賀、劉屈氂二丞相,諸邑、陽石二公主及三皇孫,還牽涉到許多公卿大臣和其他重要人物,如石德、任安、暴勝之、田仁、朱安世、江充、韓說、章贛、蘇文、商丘成、張富昌、李壽、莽通、景建等。]��
徵和二年(B91,庚寅),66歲。�
春正月,帝陰疑皇后、太子、宮人不忠,又避長安時疫,帝體亦不痊,乃遷居。行幸常駐於甘泉。�
[“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自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
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
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群臣寬厚長者附太子,而用法深酷者皆毀之。邪臣多黨羽,故太子譽少而毀多。皇后、太子寵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
上與諸子疏,皇后久不得見。近臣常於武帝前讒毀之。]�
江充奉詔治公孫賀牽連巫蠱事,公孫賀下獄。死獄中,族其家。�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4)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徵和二年春制詔:“故丞相賀,倚舊故,據高勢而為邪。興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
朕忍之久矣,終不自革,乃以邊為援,以困農煩擾富者,重馬傷耗,武備衰減。下吏妄賦,百姓流離。又詐為詔書,以奸傳朱安世。獄已正於理”。云云“賀少為騎士,從軍數有功。自武帝為太子時,賀為舍人,及武帝即位,遷至太僕。賀夫人君孺,衛皇后姊也,賀由
是有寵。]�
以涿郡太守劉屈氂為左丞相,屈氂乃中山靖王劉勝子。劉勝好內,多子,諸子計一百二十餘人。劉屈氂亦庶子也。曾任涿州太守。其子娶李廣利女兒,因得重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