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2/2 頁)
國家。在6世紀早期,在現在的法國和荷蘭,就出現了在創始者克洛維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不久,西哥特、倫巴底和哥特王國也相繼出現。
當穆斯林在公元720年越過庇里牛斯山的時候,發現了實際上由查理&iddot;馬特統治的法蘭西王國,他是克洛維一個墮落的後代的宮廷總管,曾在他的領導下在普瓦泰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公元732年)。查理&iddot;馬特實際上成為阿爾卑斯以北、從庇里牛斯山直到匈牙利的歐洲的君主。他統治著許多講法蘭西拉丁語和高地及低地德語的小領主。他的兒子丕平推翻了克洛維家族的最後一位繼承人,取得了君主的地位和稱號。公元768年,他的孫子查理曼登上王位,他發現他所統治的國土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他曾想過恢復拉丁皇帝的稱號。他征服了北義大利,成為羅馬的統治者。
如果我們從世界歷史的更廣闊的角度去仔細研究歐洲的歷史,我們就會比那些單純的民族主義的歷史學家更能夠更多的瞭解到,拉丁羅馬帝國的傳統是多麼拘束又是多麼的不幸。為了虛幻的優越感而進行的狹隘、緊張的戰爭,消耗了歐洲1000多年的精力。在這個時期裡,阻止任何一場對抗都是不可能的;這使歐洲人喪失了理性。查理曼(即查理大帝)想做凱撒、想成為成功的統治者的野心便是爭鬥的原動力。查理曼所統治的領土由各種未開化的封建日耳曼小邦混合組成。在萊茵河以西,大多數日耳曼人學習說各種拉丁化的方言,這些方言最終融合成法語。在萊茵河以東,人種類似的日耳曼人並沒有丟棄日耳曼語。正由於此,這兩個野蠻民族的征服者很難交流,分裂就很容易產生了。查理曼死後,法蘭西的傳統使得他的兒子們很自然的分裂了帝國,這就使分裂變得更加容易了。因此,查理曼以後的歐洲歷史,是一個戰亂的歷史。時而是這個君主和他的家庭,時而是那個,為了爭奪歐洲的不穩定的國王、諸侯、大公、主教等位置而鬥爭,而法蘭西和日耳曼語人民之間逐漸加深的敵意也在其中得到了發展。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個加冕儀式;他們最大的野心就是奪取已經衰敗了的羅馬城,並在那裡舉行加冕禮。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