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聖人無情】(第2/3 頁)
到遼東無數軍戶,日子過得連乞丐都不如。也看不清遼東無數士卒,只不過是世襲武官的奴僕。」
「這樣的軍隊,打不了仗的。這樣的百姓,反而去投奔。大明就算把遼澤治好,多出來百萬漢人,也不過是一群軍奴而已,說不定他們自己就造反了。」
趙匡桓附和道:「老爺子說得是。」
龐春來說:「為君為官,都要往下看。不能只抬頭看天,妄圖揣摩天意。也不能俯視眾生,把天下人都當做芻狗。你得走下高臺,站在平地上,融入芸芸眾生,看百姓黎民想要什麼。這個道理,是遼東失陷以後,我在逃難路上想明白的。」
趙匡桓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話人人都會講,真正做起來卻難,」龐春來敦敦教誨道,「你含著金鑰匙長大,即便再怎麼親民,也不可能體會民間疾苦。我跟你爹,卻是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貪官汙吏,士紳豪強,盤剝壓迫,百姓無立足之地。你今後登基,若有不同的想法,不要急急燥燥去做,也不要急著推行新政。相反,必須狠抓你爹的舊政,不要大赦天下,而是大殺貪官豪強,表明自己的態度,否則地方上必定一塌糊塗!」
「為何?」趙匡桓問。
龐春來冷笑:「多少人盼著你爹快死呢!」
趙匡桓眉頭緊鎖,他明白父皇為啥要自己來遼寧,真正用意是讓他聆聽龐春來的教誨。
良久,趙匡桓拱手道:「孫兒明白了。」
龐春來想要搖頭,但只能艱難扭扭脖子:「你沒完全明白,你登基以後才曉得。知人知面不知心,此時此刻,他們可不會露出嘴臉。等你做了皇帝,那些拼命逢迎你的大臣,你務必要警惕,得查一查他們的老底,查一查他們私下都在做什麼。」
「孫兒明白。」趙匡桓道。
龐春來嘆息:「唉,你還是不明白。大女幹似忠,你今後初登大寶,迫切想要掌控朝堂,又怎會拒絕重臣的效忠?你肯定會重用某些人,就算查到他們不乾淨,恐怕也捨不得施以懲戒。你跟你爹很像,但最大的區別,你不如你爹心狠。你太仁義了,有時候下不去手。性格使然,改不掉的。聖人無情,皇帝就是聖人,有時候必須無情。」
趙匡桓說:「孫兒不會那般婦人之仁。」
龐春來問:「若你最寵愛的妃子,家人魚肉百姓,卻又沒鬧出人命。你會如何處置?」
「依律法辦。」趙匡桓道。
龐春來又問:「寵妃的家人依律流放,過了年,寵妃來吹枕頭風,說事情已經過去了,老父母年紀大了,在流放地長期臥病,求你允其回鄉安養。你會答應嗎?別急著回答,你自己多想想。」
趙匡桓欲言又止,他覺得自己肯定不徇私,可龐春來的話又讓他自我懷疑。
龐春來說:「別看這是小事,這種小事多了,滿朝文武就會覺得你手軟。」
類似的皇帝,嘉慶就是個典型。
剛剛親政的嘉慶帝,簡直就是個「小雍正」。勵精圖治,推行新政,關注民生,整頓吏治,收攏大權,打擊貪腐,能輕易辨別哪些大臣在欺瞞自己。還說席捲數省的白蓮教起義,是一群吃不飽飯的難民,只要改善民生就能解決。
然而,試圖做「小雍正」的嘉慶,最後卻擺爛成了「小乾隆」。
因為他發現自己啥都無法改變,想要恢復木蘭圍場,如此小事,辦了二十年都沒搞定。
為什麼會這樣?
嘉慶處處學習雍正,卻沒有雍正的狠辣果決。他把犯有欺君大罪的重臣,流放之後又官復原職,同一個人能流放復職好幾次。
一來二去,沒人再
把皇帝當回事兒。
反正欺君大罪也只流放,流放以後還能復職,就當是去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