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形雕像(第3/3 頁)
皇甫玄真詳細解釋了救田知的意圖,並提及這神奇藥物出自海東之地,現還剩下一枚針,效力略遜於手帕,只能讓一個人免受塵埃侵擾。監軍聽後,恭敬地請求得到這枚寶針。皇甫玄真從手帕上抽出一根金光閃閃、大小如普通縫紉針的寶針遞給了監軍。監軍立即用這針試驗,果然在塵土中行走,塵埃僅僅觸及到了馬鬃尾。
自此以後,高瑀與監軍每日都會恭恭敬敬地拜訪皇甫玄真,試圖探尋更多的修行之道。然而,一夜之間,這位神秘的皇甫玄真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留下了一段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
在古代秦帝國的咸陽宮中,擺放著十二座青銅鑄成的人形雕像,它們各自端坐,高度都在三四尺左右,整齊排列在一張巨大的宴席上。這些銅人們手中分別持有琴、築、笙、竽等各種樂器,身披華麗的絲帶與花朵裝飾,活靈活現,彷彿真人演奏一般。宴席下方還隱藏著一排銅管,其中一個銅管口高出地面數尺,內部空空如也,裡面藏著一根手指粗細的繩子。只要找個人對著空管吹氣,另一人拉動繩子,那些銅人手中的樂器就會自動奏響,樂音和諧悅耳,與真實的樂隊演奏並無二致。其中還有一架特別的琴,長達六尺,鑲嵌著十三根弦和二十六個徽位,通體鑲滿了七種寶石,銘刻著“翠玉之樂”的字樣。還有一支玉笛,長度為二尺三寸,設有二十六個音孔,一旦吹奏起來,眼前就能幻化出車馬穿越山林的景象,隨著音樂節奏依次出現,停止吹奏時,景象又瞬間消失,這玉笛上還鐫刻著“昭華之管”的印記。
那時候,北魏的高陽王元雍身邊有一位美豔動人的徐月華,她擅長演奏一種名為臥箜篌的樂器,能夠演繹出《明妃出塞》那般悽美的旋律。
而一位名叫田僧超的音樂家,有著獨特的才華,他能用笳吹奏出《壯士歌》和《項羽吟》這樣激昂悲壯的曲調。每當大將軍崔延伯出征之際,他總會現場演奏壯士之音,激勵將士們奮勇向前,甚至敢於單騎闖入敵陣。
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叫做段師的琵琶高手,他使用皮弦彈奏琵琶,而另一位琵琶名家賀懷智嘗試用撥子彈奏皮弦琵琶,卻始終無法奏出和諧的聲音。
蜀國的將軍皇甫直精於音律,即使敲擊陶器也能判斷時節月份,他還特別喜歡彈奏琵琶。元和年間,他曾創作了一個新曲調,在涼爽的傍晚,面對著水池獨自彈奏。原本應該是黃鐘調的曲子,卻彈出了蕤賓調的感覺,他反覆調整琴絃多次嘗試,結果彈出的依然是蕤賓調。皇甫直感到困惑和不滿,認為這是一種不祥之兆。第二天晚上,他又來到水池邊再次演奏,結果聲音依然如故。當他換個地方演奏時,卻又恢復成了黃鐘調。皇甫直決定挑戰蕤賓調,再次在池邊彈奏,這次彈奏時,他感覺到岸邊有波紋湧動,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水底激起水花,每次下撥絃時,那個物體就消失在水底。皇甫直召集人手抽乾了水池,經過幾天挖掘,終於在泥漿下找到一片鐵片,原來那是調諧蕤賓音階的鐵鈴鐺。
王沂這個人,平生不懂音樂,有一天早晨醒來後突然發現自己有了彈奏琵琶的能力,他創作了幾首前所未聞的曲子,比如《雀啅蛇》、《胡王調》和《胡瓜苑》,聽過的人都被深深打動,忍不住淚流滿面。他的妹妹請求學習,他教了幾句,誰知妹妹很快就忘記了,之後再也無法重現那些曲調。
此外,還有人用猿猴的手臂骨製作成笛子吹奏,那聲音清澈圓潤,遠勝於一般的絲竹之音。據說琴也有靈氣。我曾認識一位道士,他能透過鑑賞琴音來預知吉凶禍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