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郵編(第1/3 頁)
第74章 郵編
秦始皇面色嚴肅,言語認真道:
“趙卿,汝非妄言乎?”
一月一萬貫,秦始皇心中仍是震驚不已。
趙高聞言拱手道:
“臣怎敢欺君?”
對於郵寄書信的收益,他確實已是保守估計。
大秦人口總共才兩千多萬。
基數本就不多,識字率就更低了。
而有能力郵寄書信者,則更少。
郵寄書信也是要錢的,而底層百姓連吃飯都成問題。
又怎麼可能去花錢寫信呢?
更別提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一定會遠離家鄉。
壓根也用不到書信。
因此,需要郵寄書信且有能力郵寄書信者,無非就幾類人。
商人、官員、權貴、士兵戍卒、服徭役等。
商人自是不必說。
有錢,而且常年各地奔走。
幾個月不回家都是常態。
這時候若可以寫一封書信回家報平安。
無論對於商人,還是對於商人之家屬,都是不小的慰藉。
官員也無需多說。
舉個例子,比如趙佗回到南方後想給趙高寫信拉近關係。
這肯定不能走官方通道。
因為,官方的驛站郵局,不是傳遞行政文書,就是穿越軍情急報。
你寫一封“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的信寄回咸陽,算是個怎麼回事?
若真想送信,怕是隻能派專人送回了。
權貴與官員同理。
士兵戍卒常年鎮守邊疆,遠離家鄉,若有書信傳語報平安,自可以緩解思鄉之情。
至於服徭役者,亦是如此。
服徭役之人,有半年甚至一年不能回家,自然也有家書的需求。
有需求,並且有能力。
大秦服徭役是有工錢的。
一日八錢。
若是包食宿則六錢。
之前也說了,秦半兩的購買力可是很強。
六錢已經不少了。
畢竟,蕭何給劉邦五錢,劉邦就已感恩戴德。
在趙高看來,郵寄書信的市場需求很大,百姓意願也極強。
一月一萬貫,不成問題。
要知道,在古代“家書抵萬金”,可不是隻在“烽火連三月”之時。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足見家人之羈絆,家書之重要。
只不過,那些代寫、代讀書信之人,恐怕要大賺一筆了。
據說,大秦的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一。
大多數人都不識字。
所以大部分人真想郵寄家書,只能請人代筆。
也是,古代靠代寫書寫謀生者,也不在少數。
如此說來,有能力寄書信者,應該再加上一類人——
諸子百家之人。
諸子百家大都識字。
趙高不覺感慨,孔子首開“私塾”先河,打破“官學”壟斷。
讓平民有了學習的機會,確實可稱“萬世師表”。
他算是又發現了一個“獨尊儒術”的小優點。
除了儒家為兩大“顯學”之一,儒生者眾,學儒者廣。
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推廣儒家,有事半功倍之效。
還有便是學儒,自然要學習那些儒家經典。
儒家,可以說是天生的老師。
後世僵化的儒家,真是的玷汙了先秦儒家精華。
趙高覺得有必要將“教書育人”也寫進“新法家”之中。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