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他的目的(第3/4 頁)
這就是二作制度:以稻米為主,混植或是連耕其他農作物,透過合理輪作利用土壤養分,增加收成。”
“除此之外,皇上,我想再獻上一個想法。”
“但說無妨。”
“建立一個專業的部門,致力於穀類作物的研究。”
“嗯?具體是什麼研究?”
“主要是研究水稻的雜交技術。”
“水稻雜交?”
“挑選不同型別稻株的花進行交叉繁殖。”
雖然未必能立竿見影地達成預設目標,但試錯過程定然會帶來良性反饋。
即使一代稻米未能如願,就選二代,二代不理想,那就試試三代。
逐代進化和繁育,直至找到理想的稻米品種,隨後即可在全國推廣開來。”
\"到了那時候,所有稻米都將使用這種改良後的稻穀作為主導。”
趙政沉思片刻,才理解了秦銘的意思,開懷大笑道:“妙哉,實在是妙!秦銘啊,你簡直是天賦異稟。”
緊接著,想到秦銘的身份,他調整笑意道:“你是朕的天降福星!大秦有你在,是我朝最大的榮幸!百姓因你,能有穩定的糧食供應,人人都能溫飽;邊境因你的智慧,免於外族入侵。
你對朕來說,實為恩賜!”
\"這類混種提純技術不僅僅適合於稻米,同樣適用於多種果樹。
不過重要的是,需保證源頭一致。
未來的效果將會是,甜者更甜、酸者更酸,香味更加醇厚,口感更為爽口。”
看見趙政雙眼閃爍著期盼,秦銘笑道:\"陛下,這只是初步設想的一部分。
\"
\"還有更多麼?!\"趙政驚喜不已,因為從秦銘處不斷湧現的驚喜讓他感到驚奇,難道秦銘還有更厲害的事情沒說?
種田所需要的就肥料、工具那麼簡單了嗎?秦銘難道還能操控天氣嗎?!
秦銘含笑說道:“雖不能掌控天候,卻有可能掌控另一個東西。”
\"何物?\"
\"莊稼糧食。”
秦國的土地,主食主要是小麥與稻米這兩種作物。
而玉米、紅薯等作物,因其生長適應性廣且高產,對人口的迅速增殖起到極大助力。
這些作物固然優秀,不過它們原產自美洲,由哥倫布探險帶回。
目前還限於設想階段。
但並非沒有相近的選擇。
南越地區有種名為“占城稻”
的稻米,現今東亞大部分地區的稻米品種,皆是源於占城稻並改良種植,原因就在於它的高產優勢。
秦銘解釋說:“南越西南的地帶就有種叫占城稻的稻米,其單產量幾乎是我國秦稻的兩倍。”
“正是憑藉占城稻的豐富儲備,南越即便地處偏遠,也能與龐大強大的秦國相抗衡。
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糧食供應,足以抗衡鐵騎精兵。”
此言落下,趙政眼前一亮。
糧草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趙政曾經強調,只要糧食豐收,就能北拒狄虜南戰南越的理由。
而今知曉南越還有豐產稻米,如何能放過這樣的增強戰鬥力的機會!
\"看來,我大秦要加快戰線轉換,首要便是討伐南越!\"他已經做出決定了。
\"渡過這場東海水災,等到糧食物資充足,我大軍便可直取南越,以王翦將軍為首,統帥五十餘萬將士,必然蕩平南疆。
再獲取占城稻種,進一步增益大秦糧食產量。
\"
趙政的想法越來越熱切,先前的諸多憂慮瞬間煙消雲散。
望著秦銘,他的眼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