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他的目的(第2/4 頁)
雖然堆肥過程中會產生令人不適的氣體,這叫沼氣,如能巧妙利用,足以替換柴火作燃料。
但是沼氣量有限,需酌情使用。
否則應當妥善排出以防火災事端發生。”
遞給兩人絲綢卷軸,“這是我繪製的圖示,如果有需要利用沼氣的話,便可按這種方式搭建引線管道。”
接過圖紙後,倉令又疑惑:\"另外那份畫的是什麼呢,秦銘博士?\"
\"那是犁田工具的設計圖,曲轅犁。
\"
唐末時一種強大的農業革新利器問世。
它改變直轅為短曲轅,乍看似微調構造,實則是農業生產效率的巨 ** 。
與直轅犁相比,曲轅犁縮短了犁柄並增添了犁評、犁壁,這使得耕地原先需要兩頭牛的力量如今只需一頭,且實現深層耕作。
這樣的設計讓百姓更容易開墾荒地,個人能耕種的土地大幅增加。
但在秦朝,即使是最短的曲轅犁也很少被廣泛使用,大多數農民依舊沿用老舊農具。
秦銘提出的設計,在當時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如同打擊低階技術水平!
穀倉令眼神一閃,立即領會了其潛在的優勢。
“透過家庭牛隻,耕作會變得更為輕便且人手更節省。”
“若與先前我們提及的施肥方法相結合,土地可以容納更大的種植密度。”
“結合應用,甚至可能使糧食產量激增七八倍!”
聞言,秦始皇立刻坐不住了:“產量增七八倍!那豈非每畝可達二十幾石甚至更多!秦銘,這是真的麼?!”
“的確,如果有順風順水的條件,產量或許翻倍不止,三四十石也並非難事!”
按現代社會的標準來說,現代肥料還能在此基礎上額外增長一二倍產量。
但在那個時代,一畝田能產三四十石就非常可觀了。
三四十石!
秦始皇不由得倒抽一口氣。
僅僅關中的土地,原本畝產三四石,就已經使得秦朝富饒,並最終統一天下。
若再增產一倍,三四十石,他實在無法想象那將是怎樣的盛世景象!
“如果真有這樣的糧食供給作為依託,即便是北方狄族,南方百越,我大秦鐵騎皆足以征討!我們的領土邊界也將進一步延伸!”
“甚至……我大秦國策還有擴充套件的可能!”
此時此刻,贏政胸中滿是對未來的豪情。
秦銘將一份絲帛遞給贏政,補充道:“除此之外,我還有一項筒車設計圖紙。
木匠師傅製作完畢後,可以用筒車灌溉農田。”
筒車其實是一種水車,誕生於隋代繁盛於唐代,主要作為灌溉工具。
此前,早在東漢時期的翻車已有先例。
相較於翻車需人力操作提水到高位灌溉,筒車則是利用流水自然驅動,無疑更高效便利。
而此時的秦朝連這種翻車尚未出現!
贏政有些困惑。
“這樣東西,有何作用?”
他注意到秦銘曾繪圖演示,不過未細問是何物。
“遠比人力灌溉便捷省力。
僅需在水源近旁,灌溉便無需人工勞作。
流動的水推動筒車運轉,從而帶動灌溉。”
“即便不用於農田灌溉,作為一種觀賞物件也頗為不錯。”
“陛下,你可以讓人著手製造,就在皇宮內河水域試驗一番。”
贏政毫不猶豫:“那麼,我就拭目以待你的新發現。”
秦銘接著說:“還有一點建議記下來,具體實施取決於以後的發展方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