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奇論篇第四十八(第3/6 頁)
多吉少了,因為“血溫身熱者死”,就像是鍋裡的水燒開了還不關火,遲早要乾涸的。
不過,別慌,古人還說了“心肝遊亦下血,二髒同病者,可治”。心肝寶貝嘛,雖然它們偶爾也會“鬧彆扭”,但只要它們倆不是單獨出問題,而是手拉手一起面對困難(即二髒同病),那還是有希望的。這就像是你和朋友一起面對挑戰,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再深入聊聊脈象,“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小脈就像細線,沉脈則像是潛水員在水下的感覺,澀脈則像是沙子卡在齒輪裡,轉動不暢。這樣的脈象,往往預示著腸道的病變。而如果這時候再伴隨著身體發熱,那情況就不妙了,因為“其身熱者死”,這就像是身體在告訴你:“我已經在超負荷運轉了,再不降溫就要崩潰了!”
至於“熱見七日死”,這可不是說只要發燒七天就一定會掛掉,而是強調了一種極端情況:如果持續高熱不退,超過七天,那病情就可能急轉直下,危及生命。這就像是你連續加班七天七夜,鐵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咱們聊聊這“胃脈沉鼓澀”和“胃外鼓大”的奇妙景象。想象一下,你把手輕輕搭在病人的手腕上,那感覺就像是潛水員在深海里探索寶藏,突然間,你感覺到了什麼?對,就是那種“沉”而帶點“鼓”的阻力,還有點“澀”,就像是老茶壺裡倒出的陳年老茶,不流暢卻又帶著歲月的韻味。這“胃脈沉鼓澀”,說的就是胃氣不夠順暢,可能是胃裡有那麼點“小情緒”,需要調理一番。
而“胃外鼓大”,哎呀,這可不是說胃跑到手腕外面去了,而是指脈象在胃對應的部位顯得特別“張揚”,就像是你吃飽了飯,肚子鼓得圓滾滾的,告訴別人:“看,我吃得多好!”這其實是脾胃功能亢進或者有些積滯的表現,得悠著點,別給胃太大壓力。
再來說說“心脈小堅急”,這聽起來就像是心臟在跟你玩“捉迷藏”。你仔細一找,嘿,那脈象細得像根針,還硬邦邦的,跳得飛快,就像是小兔子被貓追,急得不行。這可不是好兆頭,說明心臟可能有點“小緊張”,得趕緊給它鬆鬆綁,讓它悠著點跳。
接下來的“皆鬲偏枯”,聽起來挺嚇人的,其實就是指身體的一側可能因為氣血不通暢,出現了麻木、無力甚至萎縮的情況,就像是植物沒有得到足夠的陽光雨露,慢慢失去了生機。這時候,中醫的調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透過針灸、拔罐、中藥等方式,努力讓氣血重新流動起來,給身體來個“大掃除”。
至於“男子發左,女子發右”,這更像是古人觀察疾病表現的一種經驗總結,意思是男性可能更容易在左側身體出現症狀,而女性則可能在右側。當然啦,這也不是絕對的,但提醒我們要注意觀察身體的細微變化,及時調理。
“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病人還能說話,舌頭靈活,那情況還不算太糟,經過治療,大約一個月就能見到好轉。但如果病人說不出話來,那就得費點功夫了,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來慢慢恢復。不過別擔心,現代醫學這麼發達,咱們有針灸、推拿、中藥等多種手段,恢復起來肯定比古人快多了!
“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殘酷,但其實是強調年輕人體質相對較弱,一旦患上重病,恢復起來更加困難。所以啊,年輕人更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別等到生病了才後悔莫及。
再來說說“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這簡直就是給醫生敲響了警鐘!如果脈象變得非常有力,像是快要跳出來一樣,同時伴隨著出血和發熱的症狀,那情況就相當危急了。這時候,醫生得使出渾身解數,爭分奪秒地搶救病人。
至於“脈來懸鉤為常脈”,這其實是對脈象的一種形象描述,就像是鉤子一樣懸在那裡,既不過於強勁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