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論篇第四十(第3/5 頁)
髓了——針灸與草藥。不過,對於伏梁這種“老頑固”,針灸得特別小心,得按照《刺法》裡的規矩來,找對穴位,輕柔而堅定地“勸降”它。至於草藥嘛,那就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個“量身定製”的配方了。比如說,咱們可以用些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草藥,比如金銀花、連翹來對付那膿血,再用點黃芪、黨參來補補正氣,畢竟打持久戰,身體得跟上不是?
黃帝眼睛一亮地說:聽你這麼一說,感覺中醫還真是博大精深,既有武俠小說的刺激,又有科學嚴謹的態度。
岐伯大神得意洋洋地答道:那是自然!中醫嘛,講究的就是個“天人合一”,用自然的力量來調和身體的平衡。對付伏梁這種“大boss”,咱們得智取,不能硬拼,您說是不?
黃帝突然問起:“哎,你說這有的人啊,身體從大腿根兒到小腿肚子,整個兒都腫得跟發麵饅頭似的,還特別是肚臍周圍,疼得跟孫悟空被唸了緊箍咒一樣,這到底是哪路神仙下的咒,還是啥怪病纏身呢?”
岐伯,一聽這話,立馬兒就開啟了他的“醫學脫口秀”模式:“陛下您問得好!這病啊,有個挺有畫面感的名字——伏梁。您想啊,這‘伏’字,就像是潛伏的間諜,悄咪咪地就來了;‘梁’呢,咱們可以想象成一座橋,但這座橋啊,它可不是建在水上,而是建在了咱們的身體裡,特別是跟風邪這個‘老狐狸’脫不了干係,咱們就叫它‘風根’病吧!”
“您知道不,這風邪啊,它可不是省油的燈,一旦入侵人體,就喜歡四處溜達,最後呢,它瞅準了大腸這塊風水寶地,就賴著不走了。大腸裡頭啊,本來是通暢無阻的,結果風邪一來,嘿,就像高速公路上突然多了個路障,氣兒就不那麼順暢了。這氣兒一堵,它就想著找出口,結果就跑到了一個特別關鍵的地方——肓(這裡咱們可以理解為現代醫學中的某個深層組織區域,雖然古代沒有精確到現代穴位,但我們可以想象成是肚臍下方的一片神秘地帶)。”
“肓啊,它就像是身體裡的一個秘密花園,裡面藏著好多咱們看不見的能量源泉。而這氣兒呢,就像是調皮的孩子,一到肓這兒就開始搗亂,結果就導致了肚臍周圍那一圈兒,疼得是死去活來,跟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畫了個圈似的。”
“所以啊,陛下,這病啊,咱們得小心對待,千萬不能亂動。為啥呢?因為啊,這氣兒一旦在裡頭亂竄,搞不好還會引發連鎖反應,比如說,它可能會跑到泌尿系統去搗亂,到時候啊,小便就成了大問題,不是尿不出來,就是尿得跟擠牙膏似的,那叫一個難受啊!”
說到這裡,岐伯話鋒一轉,開始給大夥兒支起了招兒:“對付這伏梁病啊,咱們得講究個策略,得從根兒上治起。首先呢,得祛風除溼,把身體裡的那股子邪氣給趕出去。這就像是家裡進了老鼠,你得先找到老鼠洞,然後才能一網打盡。”
“然後呢,咱們還得調理氣血,讓身體裡的氣血執行起來,就像給高速公路疏通擁堵一樣。氣血一通,那些個疼痛啊、腫脹啊,自然就慢慢消退了。”
“至於具體的方子嘛,那可就得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來量身定製了。不過呢,我可以給大夥兒透露個小秘訣,那就是多用些祛風除溼、活血化瘀的草藥,比如獨活、防風、丹參之類的。當然啦,這些草藥怎麼用,用多少,那可得聽專業醫生的,自己可別亂來哦!”
說到這裡,岐伯還不忘給大夥兒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做菜,你得知道什麼菜配什麼調料,放多了鹹,放少了淡,只有恰到好處,才能做出美味佳餚來。治病也是同樣的道理嘛!”
黃帝又問道:老歧,咱們先聊聊這“熱中”和“消中”的毛病,聽著就挺高階大氣上檔次的,一般富貴人家才容易得呢。您一再說,不能吃好吃的精細糧食(高梁),不讓碰那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