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第四核,忠君(第3/5 頁)
,想要朝堂歸心就必須有第三方勢力維持平衡,寧國公與劉伯公已成雙方之勢,經過篩選,趙琰選定常年與兩方甚少接觸的張謙。
劉若卻當眾直言不可,趙琰劉若已然離心,隻字未聽。
後宮嬪妃雖不能議論,但總少不了閒言碎語,對朝堂劉若行為批判,是仗著陛下寵愛藐視君威。
要是當年趙琰聽到此話必定將嬪妃拖出去杖殺,此時聽到卻思慮深重。
不過月餘,劉伯公大兒子死於歹人之手,因劉若認祖歸宗時間過去不久,民間又有議論,正是其子劉若剋死其父,久而久之便傳成劉若暗殺其父。
趙琰心中詫異,已信三分,劉若對於傳聞也是置之不理,三年時間,劉若與張謙、寧國公不合已是明面上之事。
五皇子悄悄離京,趙琰當日召寧國公入御書房談話,寧國公回府路上遭遇刺客,命喪當場,遺留下刺客證據,歹人胸口同樣遭受重傷,掉落一塊玉決。
矛頭直指劉若,趙琰朝堂大怒,劉若無言,坦明自己便是刺客,趙琰未經探查,便將劉若下獄,七日後斬首。
七日後,劉若被當街行刑,趙琰心痛鬱鬱寡歡,不過半月,五皇子身死,遺體送入京中,趙琰心頭第一次感受前所未有的舒暢。
朝堂大勢只剩下劉伯公與張謙,劉伯公處事依舊謹小慎微,張謙漸漸展露奸猾本性,對趙琰言聽計從,左右美言,深得趙琰寵愛,隨著時間越長,各地百姓多怨,又因劉伯公管制失職,趙琰當眾羞辱,劉伯公至此權力盡失,在張謙提議下,朝堂再次大換血,民間再次傳言,張謙是皇帝真正獨寵,卻也少不了不利傳聞,聲稱皇帝聯合張謙設計陷殺朝堂官員。
朧月二人醒神,朧月起疑,自從第三次入核界便失去共感能力,林潛眼神示意。
二人離開皇宮,前往劉若荒舊府邸,林潛感嘆:“論寵愛,這劉若才是真正的趙琰寵臣,即便有罪,這府邸也依舊給他留著,如今也還是一副嶄新模樣,看來趙琰沒少派人過來清理。”
朧月道:“你不覺得劉若行為奇怪?如果說那些事都是他做的,那麼他目的是什麼?”
林潛點頭輕撫下巴:“你說的對,劉若一直懷疑朝中有王宮大臣合謀,那麼合謀的根據是什麼,我們始終只是聽趙琰所說,至於他手中的證據的真偽也沒有確定。”
朧月又道:“趙琰他不敢去辨別真偽,但也不能完全不信,先找線索吧。”
二人忙活一日,整座府邸翻了個遍都沒有找到有價值東西,唯獨一串放在案几上的佛珠磨損嚴重。
,!
隱藏身形,潛入劉伯公府三日,劉伯公行跡正常,唯獨最後一日夜,悄悄坐上馬車前往南法寺,快速跟上,劉伯公只是與無了大師常談兩個時辰便回府。
又潛入張謙府邸,一等便是三日,無意間發現張謙小妾正是寧國公二女兒,坊間傳聞張謙獨寵小妾,曾為其將原配關入柴房。
二人聽的張謙與小妾晚間快意,朧月轉身正要潛入原配屋內,誰知林潛卻看得樂此不疲,朧月微怒,揪著林潛耳朵:“看夠沒!”
林潛吃痛連忙道歉:“錯了錯了。”
朧月心中暗喜:這傢伙終於正常了,要是以後天天面對板著臉的他不瘋才怪。
二人正要離開時,聽見張謙談及寧家二子,無意間發現線索,二人循著線索找到四方山野谷間,分別打造槍矛刀劍四兵器,而管事人便是寧家二子。
當即明悟,這是寧家藏兵谷,私自造器定是與謀逆有關,至於張謙是否是黃雀卻不得知。
林潛道:“張謙或與寧國公合謀,寧國公意外死亡,這些私家兵谷斷了供養,張謙是最好的接盤手。”
朧月道:“劉若擁有氣運善魂,察覺不利危機敏銳,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