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一)(第5/7 頁)
了家常便飯,吃啥拉啥,簡直就是個“直腸子”;更嚴重的,還會出現血溢的情況,讓人心驚膽戰。
不過啊,咱們中醫可是有辦法對付這些個“小妖精”的。首先啊,得從飲食上調理,多吃點溫補的食物,比如羊肉、生薑、紅棗之類的,給身體加點“小火爐”。再來說說穴位吧,我可以給你推薦幾個對付寒溼的“秘密武器”。比如“足三里”,這可是個養生大穴,經常按按,能健脾和胃,增強身體抵抗力;還有“關元穴”,位於肚臍下三寸,是溫陽散寒的好地方,用艾灸灸一灸,寒氣立馬就跑了。
至於方劑嘛,咱們可以來個“溫陽化溼湯”。配方嘛,我簡單給你說說:乾薑10克,肉桂5克,茯苓15克,白朮12克,薏苡仁20克,炙甘草6克。這乾薑和肉桂啊,就是暖身子的好手;茯苓和白朮呢,則是健脾祛溼的專家;薏苡仁更是利溼的好東西;炙甘草嘛,就是來調和藥性的,讓整個方子更加溫和。把這些藥材放在一起煮水喝,喝上幾天,保證你身體裡的寒溼之氣跑得無影無蹤。
說到脈象啊,寒溼入侵的人,脈象往往偏沉遲,就像是冬天的河流,流動得特別緩慢。這時候啊,咱們中醫大夫就會用他那雙神奇的手指,在你的手腕上輕輕一搭,然後眉頭一皺,心裡就有了數:“嗯,你這是寒溼太重了,得好好調理調理。”
初之氣:春天的暖陽與草的“早戀”
想象一下,春節剛過,萬物復甦,大地母親悄悄換上了春裝。這時候啊,地氣開始蠢蠢欲動,氣溫嗖的一下子就竄上來了,暖得讓人想脫秋褲。草兒們呢,也按捺不住寂寞,提前開啟了“春心蕩漾”模式,早早地披上了綠裝,那叫一個生機勃勃!但別忘了,春天也是病菌悄悄滋長的季節,於是呢,“溫病”這位不速之客就登門造訪了。人們開始感覺身體發熱,像是被小火爐烤著;頭也疼得厲害,好像被誰偷偷敲了一悶棍;有的人還會吐得昏天黑地,身上還冒出些莫名其妙的瘡瘍,就像是大地母親給的不太友好的“見面禮”。
這時候,咱們得學學古人智慧,來點“清熱解毒”的妙招。比如,泡上一壺金銀花茶,那金黃金黃的花朵,就像是春天的使者,能幫你驅散體內的熱邪。再或者,來碗綠豆湯,綠豆那綠油油的小身板,可是清熱解毒的好手哦!
二之氣:大涼突至,冰火兩重天
正當你享受著春天的溫暖,準備來個說走就走的踏青時,嘿,天有不測風雲!一股冷空氣突然殺到,大有一種“春天裡的一把火,瞬間變成冰窖”的既視感。草兒們也被凍得瑟瑟發抖,彷彿在說:“這劇本不對呀!”人們呢,心情也跟著這天氣一起“涼涼”,氣鬱中滿,就像吃了頓不消化的年夜飯,肚子裡脹得難受。寒氣還趁機入侵,讓人冷不丁打個寒顫。
這時候,艾灸就派上用場了!特別是灸一灸“關元穴”(就在肚臍下三寸,那可是身體的暖寶寶),再配上幾片老薑,簡直是暖身又暖心。或者,來一碗熱騰騰的薑湯,姜那辛辣的味道,就像是身體裡的小火爐,瞬間驅散寒意。
三之氣:雨紛紛,寒熱交織的考驗
轉眼到了春末夏初,天空開始變得善變起來,時而晴空萬里,時而大雨傾盆。這天政一布,寒氣與雨水交織,讓人分不清是冷是熱。於是,有人感冒了,有人卻莫名發熱;有人得了癰疽,有人則拉肚子拉到懷疑人生;還有人心裡像有團火在燒,卻又感覺腦袋昏昏沉沉。這簡直就是一場身體與自然的“極限挑戰”!
對付這種複雜的局面,咱們得來個“中和之道”。試試“小柴胡顆粒”吧,它就像是一位和事佬,既能疏散體內的熱邪,又能調和脾胃,讓身體恢復平衡。當然,別忘了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充足,就像給身體加滿油,才能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四之氣:風溼共舞,大自然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