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論篇第五十七(第2/3 頁)
到了,萬物復甦,樹木抽出嫩綠的新芽,這不就是肝的象徵嗎?肝主疏洩,喜歡條達而惡抑鬱。它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一股生機勃勃的力量,推動著氣血在全身流暢無阻。如果肝氣鬱結,就像春天裡缺少了雨水,萬物生長受阻,人的臉色也會變得青黃不接,失去了那份應有的活力。
脾,則是溫暖的黃土黃。脾,被譽為“後天之本”,它就像是大地上那肥沃的黃土,滋養著萬物生長。脾主運化,負責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果脾的功能強健,人就會面色黃潤,氣血充足;反之,則會面黃肌瘦,營養不良。所以,想要擁有好氣色,別忘了照顧好你的“黃土地”哦!
腎,則是深邃的夜空黑。腎藏精,主水,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所在。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雖然深藏不露,卻無時無刻不在為身體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能量。腎好的人,頭髮烏黑亮澤,精神飽滿;腎若虛了,則會出現黑眼圈、腰膝痠軟等症狀。所以啊,保護腎,就是守護我們身體的“能量源泉”。
說到這裡,您可能會問:“這跟現代穴位、方劑、脈象有啥關係?”嘿,別急,我這就給您一一道來。
您知道嗎?中醫的穴位就像是人體的秘密開關,每個穴位都對應著不同的臟腑和經絡。比如,我們常說的“太淵穴”,它就位於手腕部,是肺經的原穴。按摩這個穴位,就像給肺部做了一次深呼吸,能幫助我們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再比如“足三里穴”,它是胃經的合穴,也是養生保健的要穴。常按此穴,能健脾和胃,增強身體免疫力,讓您吃得香、睡得好、身體棒!
說到方劑,那可是中醫的精髓之一。比如“四君子湯”,它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專門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面色萎黃等症狀。這方子就像是一個小團隊,每個成員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為身體的健康保駕護航。不過,現代人在使用時,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量,比如人參可能會用黨參或太子參替代,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體質需求。
脈象,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脈象,反映著不同的身體狀況。比如“浮脈”,就像水面上的浮萍,輕輕一按就能感受到,通常表示外感風寒;而“沉脈”,則像石頭沉入水底,需要用力按壓才能察覺,多見於裡證或虛寒證。中醫大夫透過把脈,就像是在和患者的身體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從而準確判斷病情,制定治療方案。
黃帝有一天突發奇想,問起了身邊的醫學大神岐伯:“嘿,岐伯兄,你說這絡脈裡的陰陽之分,是不是也跟咱們的正經(十二經脈)一樣,有著固定的規律可循呢?”
岐伯一聽,微微一笑,那笑容裡彷彿藏著千年的智慧與風趣,他慢悠悠地說:“黃帝啊,您這問題問得真有水平!陰絡嘛,它的顏色變化確實和所屬的正經相呼應,就像是忠誠的衛士,顏色深淺、光澤度都跟著正經大哥走。但陽絡就不同了,它可是個活潑的小傢伙,顏色變化那叫一個‘無常’啊,就像是四季的衣裳,隨著春風、夏雨、秋葉、冬雪,不停地在變換著色彩,應和著大自然的節奏。”
接下來,咱們再聊聊這“應其經”和“變無常”背後的科學道理。在中醫的世界裡,經絡系統是氣血執行的通道,而絡脈作為經絡的分支,更是遍佈全身,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將營養和能量輸送到每一個角落。陰絡之所以“應其經”,是因為它們與所屬的正經在氣血屬性上保持一致,共同維持著身體的平衡與和諧。而陽絡之所以“變無常”,則是因為它們更多地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季節、氣候、情緒等,這些變化都會透過陽絡反映到人體上,提醒我們要順應自然,調整身心。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中醫的智慧就在於這種“天人合一”的理念,它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