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轉投熙河(第2/2 頁)
他兩側,分別站著兩名副指揮使。
弓箭手為三人一小隊,十人一中隊,五十人一大隊,五十人置副都頭一名,一百人置都頭。
二百五十人為一副指揮使,五百人為一指揮使。
指揮使鄭科對臺下諸多弓箭手,朗聲道:“汝等今日便是慶州軍第一將第玖指揮的弓箭手,可知曉我等欲往何處。”
其中有不少人知曉,亦有不少人不知曉,但不妨礙鄭刻繼續朗聲道:“今官家自即位,不過十多年,便血洗神、哲二宗之恥,拓土河湟路千里,可謂是雄才大略,不遜太宗,可謂我大宋之福。”
聽聞此話,諸多弓箭手紛紛齊聲喝彩,張介也是如此,唯有劉然眸子閃過古怪神色,但也同樣高聲喝彩。
“而今大宋建熙河路擴千里,熙河百廢待興,河湟人煙稀少,良田萬頃,故官家知我等疾苦,多次頒發招募弓箭手,耕地復播,故以陝西五路出人,熙河出地,以募人手。”
在場所有弓箭手,聽到此話,紛紛皺起了眉頭,弓箭手待遇極為苛刻,若非家貧無以為繼,何人願來,唯一的好處便是不許背井離鄉,可在鄉土耕戰。
而今卻要前往千里之外的熙河,這令許多弓箭手內心發自的恐慌。
對此,鄭科又再度道:“熙河土地肥沃,一畝田可比慶州兩畝田,且前往熙河者,慶州田地可繼續耕種兩年,再由提舉弓箭手司回收,若是不想在熙河,亦可兩年後回慶州。”
此刻,本在慶州耕種的老弓箭手,則心中有了主意,熙河可耕種,此地又可由家人耕種兩年,這實打實的利益,唾手可得。
“若是願者,便在訓練三日,於三日後出發熙河。”
更何況,在底層的他們,根本無法選擇在何處,唯有聽之任之。
劉然則並無太大的變化,熙河也好,慶州也好,這都是老弓箭手才可選擇的待遇,於他們這些新招刺的弓箭手,唯一能去的地方,唯有熙河路。
隨後指揮使鄭科,又派貼書吏繼續書寫願轉投的弓箭手,不願者,則會轉移到其餘指揮手下。
而其餘指揮下願轉投熙河的弓箭手,則會來到第玖指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