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許倬雲談打仗哭了的片段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知識積累大將軍是九千歲心尖寵皇帝哭暈了【凹凸】天上掉個小金毛斬神:召喚呆毛王后,我直接無敵無畏契約:這個入是桂啊!新世紀福音戰士,在維修部的故事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網王之幸村精市的小網友超厲害的前世不知老婆好,重生糾纏要抱抱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你是說吸血鬼在名柯開深夜食堂?崩鐵,鏡流師弟的我加入屠神組超氣人影帝不為人知的那些年快穿,男主他又又又殺瘋了快穿之炮灰逆襲上位霍格沃茨的遠古惡魔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家有邪神初長成變身失落公主,我在新手村賣核彈籃球夢之揮手之間

的路程。這工作,參加過的人很多,我沒有全時間地留在這個圈子裡面。餘外,我還是照寫我的專業文章,不會把自己溶淡掉。”

我說:“您的文集裡有那麼多種文類,這在純然學者裡面並不多見。”許先生說:“我興趣廣泛。到了後來,我不甘於只是做學術性的工作,我願意讓多種興趣自由發展。但是,我最大的精力還是放在學術工作上。可是在為臺灣的*開放的工作上,我的確花了很多時間。”

我頗感興趣:“在美國,大學者為《紐約時報》等報刊寫文章的例子多嗎?”許先生有些黯然:“很少。克魯格曼是經濟學家,他為《紐約時報》寫經濟專欄,餘外,大學者當然沒有怎麼在報紙上寫東西。在美國基本上是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已經非常淡薄了。”我問:“為什麼會發展成這種情況?”許先生說:“工作專業化的緣故。中國也老早這樣子了。臺灣非常可憐,等到藍綠對決以後,兩極化,沒有人有中間立場。任何人只要有中間立場,總有一邊的人會罵他。”

我不無傷感地說:“很多學者並不耐煩做學術普及工作,他們只看重自己的名山事業,不願意寫對大眾有啟發性的小文章。我特別期望學者有興趣把自己學術研究的心得,以淺白易懂的文字寫出來。這種小文章對普及學術思想與推動社會進步大有好處。”許先生說:“這就是中國儒家基本的使命感。為生民立命,就是為世界幫忙,這是儒家的本分。我將《萬古江河》寫得很淺,就是為了這目標。還有一本《史海巡航》,那是我應中學老師要求而寫的。陽春白雪也應當能教育年輕學者,或者讓同行分享,刺激同行。我現在越來越把精力放在教育年輕學者上。”

許先生說:“對歷史,我不僅拿它當史料看,也將古人當作我的朋友,至少是我的採訪物件。”而他的“新聞是短歷史,歷史是長新聞”的妙句則常在我腦海裡飄過。細讀他數十年來的時論文章,我偶發奇想:如果身體允許的話,機緣巧合之下,也許他會是一個難得的報人。

在寫報人餘紀忠的《中國新聞史上的奇葩》一文中,許先生說:“中國新聞事業史上,梁任公與張季鸞二位前輩的文章,均獨步當時,而餘先生挾其社會科學與歷史學的素養,巨筆如椽,也不讓二公專美於前。在餘先生的薰陶下,《中國時報》環境中,不少中青年的新聞從業人員,耳濡目染,不僅學到了寫文章的能力,也學到了經營事業的本事。今日臺灣新聞界中,出身《中國時報》的人才特多,其中不少卓越之士,已是獨當一面的領袖人。”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小 引(5)

許先生近來每隔一段時間到南京,最重要的緣故是應老朋友餘紀忠生前之託。餘紀忠先生是中央大學校友,創辦“華英基金會”,資助母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培養人才,請許先生任董事。餘紀忠先生去世後,許先生依然不負老朋友囑託。

2009年6月8日,王汎森先生邀我共赴臺灣“中央大學”的“餘紀忠講座”,聆聽了“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演講《學術研究與社會責任》,拜訪了餘紀忠先生的女兒餘範英。回來的路上,我們在探討臺灣報界現狀,頗似諸葛亮《後出師表》所提的人才凋零與資源損耗,又感慨一代報業鉅子餘紀忠開創的《中國時報》易主旺旺集團,可謂世事無常。

鄉關何處

背井離鄉,難忘鄉愁。一首《鄉愁》幾乎成了余光中的名片。隔海峽相望,其情眷眷如是,遠在大洋彼岸生活的華人情懷,就更能理解了。我讀錢存訓先生的*《留美雜憶》,覺得這一段頗堪回味:“我們一家在1959年加入美國國籍,因為過去承認‘雙重國籍’,並沒有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一直到最近在國內某些刊物發表論文,發現在我的姓名前加註‘美國’字樣,才知道中國政府因為某些原因,已不承認‘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豪門團寵:夫人她來自古代心惑紫水晶夜曲古武至尊沒有老公很多年靈感巨星
返回頂部